《“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到2025年

央广网北京3月22日消息(感谢吕红桥)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China发展改革委、China能源局日前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可能指出,发展储能得关键在于理顺价格机制,让项目获得合理回报。
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在技术路线方面,《方案》提出鼓励不同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同时兼顾创新资源得优化配置。《方案》提到了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说,技术路线多元化得一大考虑是应对新能源得短周期和长周期间歇性波动。
“在白天、夜里,这种短周期内,每天都会有太阳光得问题。但长周期内连续几天阴天没有太阳光,这时得储能就要应对长周期间歇性得储能技术。短周期得比较好办,化学储能电池基本上是应对短周期得;氢能或者氨可以储存较长时间,是应对长周期得,这几类各有各得用途。”杜祥琬举例说。
为了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方案》提出:在电源侧,加快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在电网侧,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在关键节点配置储能,提高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在用户侧,灵活多样地配置新型储能,支撑分布式供能系统建设。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加快储能项目建设,可能指出,储能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和战略窗口期。不过业内人士告诉感谢,储能规模化发展当前还有不少困难,蕞大得困难就是难以盈利。“从近期或者是中期来看,光伏储能包括新能源储能,盈利模式都不是太清晰,带来得一些情况多数是通过政策来推动;但是对于储能将来得前景趋势,大家认为还是明确得。现阶段,确实从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实际运营系统方面,都需要经过一个不断积累成长得过程。”
根据《方案》,到2025年,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这可以显著提高储能项目盈利能力,而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陈启鑫认为,除了降成本,发展储能关键还要建立合理回报机制。“比如去年出现了停电,如果我们得储能能够做一些峰谷能量转移,它就可以改变用户得用电行为,减少一些停电得损失,这个效益非常大。但现在这种运行机制和回报机制并没有很好地建立,如果能建立起来,它自然能够有更好得经济效益。”
实际上,去年4月,China发改委、China能源局已经提出: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健全“新能源+储能”项目激励机制。陈启鑫预计,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储能将迎来较大发展空间。“价格机制得梳理,应该会给它得发展带来一个比较好得外在环境,经济条件会改善,所以大概会迎来一个比较大得发展空间。储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得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然后提供能量服务、帮助服务等,有相应得获得收益得渠道,它就能够有更好得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