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3个部位疼痛,小心血管“堵”了!三伏天养血管,做好4件事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身体出现疼痛,代表身体出现了问题。
遍布全身的血管最怕“堵”,一旦堵塞超过70%,身体才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疼痛。
当身体3个部位疼痛,就要小心血管“堵”了!
第一部位:头痛
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伴有头晕,可能是脑部血管堵了。
若伴有抽搐发作、头部外伤史,或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突然发生了变化,甚至咳嗽用力都会加重头痛,及时到医院就诊。
第二部位:胸痛
出现一过性的胸痛,且一次比一次厉害,胸痛明显增多,这时要警惕心绞痛,小心突发心肌梗死。
另外,心梗前的疼痛为放射性,可能会引起肩痛、牙痛、下巴痛、左手臂疼痛等,这些症状也不能忽视。
若伴随着胸闷、呼吸急促,可能是肺栓塞引起的。
第三部位:四肢痛
当感觉四肢酸痛、无力,可能是供氧能力减弱引起,其原因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堵塞血管,使血液循环变差。
另外,下肢血管堵塞还会引起四肢水肿。
目前,已进入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阶段,也是心脑血管高发的季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2个:
1,养分和氧气需求量大,引起血压变化
进入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养分和氧气需求量增大,从而心脏运转就会加速,对原有心脏病史的人来说,就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使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
2,出汗多,水分流失多,血液粘度上升
夏季高温,人体易出汗,导致水分流失过多,若不及时喝水,就容易使血液粘度上升,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
加之,空气湿度大,人体为散热会使血液集于体表,使心脏、脑部血液供应不上,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三伏天养血管,做好4件事:
第一件事:多喝水,补充体液多喝水,补充体液,能有效稀释血液,预防血液粘稠,防止血栓形成。
同时还及时补充了身体代谢所需的水分。
1,晨起后,喝一杯温水
晨起后,一杯水,不论是否口渴,都要喝一杯,约200ml 的温水,可以冲淡血液,缓解血液黏稠的程度,保持体内血液循环顺畅。
2,睡觉前,喝一杯白开水
睡觉前,喝一杯白开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使睡眠更加安稳。
建议,睡觉前2个小时喝水比较合适,方便在睡前上厕所,减少起夜的烦恼,避免影响睡眠质量。
3,白天喝水,放些茶,增加口感,还养生
据法国科学家研究,喝茶的人比不喝茶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几率少了25%。
夏季养心,白天补水泡上一杯养心茶,保护心脏,还利于睡眠。
将人参、百合、玉竹、蒲公英、苦荞,五种搭配在一起,做成人参百合玉竹茶,泡水代茶饮。
人参, 自古以来有“百草之王”美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人参含有多种人参皂苷,有强心作用,同时还能调节中枢神经,抗疲劳。
百合, 有“蔬菜人参”之说,入心经,有宁心安神之功效,对热病后余热未消、心情抑郁有帮助,还可提高免疫力。
玉竹, 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含有多种甙类和氨基酸、锌、锰等营养物质,具有保护心脏、血管,延缓衰老等作用。
苦荞, 有清热降火、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改善心脑循环,清除体内垃圾。
蒲公英, 可清热去火,改善血液循环,并且性质微寒,可以改善人参滋补容易上火的问题。
五种搭配一起,能很好的养护心脏健康,且不用担心人参出现上火,可长期代茶饮用。
第二件事:清淡饮食,有节制夏季饮食习惯会发生一些变化,夜宵增加,这样会导致暴饮暴食,无节制,从而增加胃肠负担。
另外,夏季温度高,细菌繁殖旺盛,食物易腐败,变质、不洁的食物最好不要吃,引起急性胃肠道感染也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饮食上,一定保持清淡,多吃青菜,少吃肉、更不好过度喝酒,要想健康过夏,就要有节制。
多吃些低脂膳食,如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些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
第三件事:保证睡眠,有午休夏季闷热,血管扩张,肢体血管血流量增加,会导致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且,夏季昼长夜短,人也容易上火,易烦躁,晚上睡眠质量下降,会导致睡眠不足。
中午适当进行午休,大约20分左右,能让身体恢复体力,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
第四件事:适量运动,积极劳动天气炎热,运动后很容易出汗,所以运动一定要适度,但也不能完全不运动。
适量运动能改善心肌功能、提高肺活量。运动量因人而异,不要过度。
最好选择早间、或傍晚,避免太阳直射,造成像中暑这样的不适。
另外,积极参加劳动,也可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减缓肌肉萎缩,预防肥胖。
三伏天,保持心态平和很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
牢记“3个半分钟”:早上醒来时,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坐起来半分钟,双腿下垂半分钟。
这样可防止突然起来,导致脑供血不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