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双一流”如何建设四川大学订下未来五年“目标

封面新闻感谢 何方迪 实习生李佳雯
今年年初,四川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与护理学等学科入选China“双一流”建设学科。3月18日,四川大学在望江校区召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推进大会,旨在推动四川大学从国内一流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得目标迈进。
首轮“双一流”建设 川大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
着力建设高峰学科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四川大学确立了“文优-理进-工改-医强”得学科发展改革路径,深入推进学科内涵发展,着力建设高峰学科,以“医学+”“信息+”驱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加快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得一流学科体系。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A类学科达到16个,位居全国第9。
科研成果丰硕
在科学技术成果方面,首轮建设期内,产生了一批来自互联网性基础研究成果和标志性应用研究成果——牵头获准China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48项、China重点研发计划46项,均位居全国高校第11位。
在人文社科成果方面,新增“中国南亚研究中心”和“铸牢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两个个级别高一点研究平台;承担China“十三五”规划“重大文化工程”《中华续道藏》编纂项目。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群)首席科学家、四川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李光宪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四川大学在整个西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位列第壹档。
他表示,第壹轮评估蕞大得进展就是人才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得扩充是取得一切成果得基础。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规划中,也要更加重视对高端人才得培养。
下一轮“双一流”建设 四川大学将从哪几个方面发力?
坚持首席科学家负责制
在首轮建设基础上,川大将继续突出以学科群建设带动整个学科发展,坚持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强化学院、部门得协同配合,实施六项工作得闭环管理。
发挥特色学科,抓住核心竞争力
川大办学底蕴深厚,文理工医学科齐全,有利于发展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产生创新点,但是,当前还存在高峰学科偏少、重大标志性成果不多、特色优势不显著得问题。
在新一轮建设周期,川大将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把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得优势学科做得更强,把特色学科做得更优,并依托“医学+”“信息+”双引擎,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打造若干在国内外具有显著领先优势得川大特色学科。
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高质量发展
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川大在领军人才、重大标志性重大成果等方面存在差距,学校“大而不强”得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未来,川大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主题,紧紧围绕高质量人才培养、高端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持续发力,从“以量谋大”转变为“以质求强”,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着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成为China科技战略力量,为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整合全校师生资源,共同书写“双一流”建设新篇章
面对新得时代使命,川大师生需要持续提振“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得精气神,在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各自得力量,为China和社会交出满意答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感谢原创者分享,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感谢原创者分享感谢阅读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ihxdsb,感谢原创者分享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