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数据告诉你,为什么一定要去好学校

03-04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事实数据告诉你,为什么一定要去好学校


这几天大家看到的聚餐照是这样:



真相是,这是互联网创投圈“财富排行榜”大佬的聚餐。


还好还好,这一桌身价差不多也就5000多亿人民币吧... ...


如果你以为这仅仅是一群会赚钱的大佬,那就错了,这还是一群学霸... ....


大佬们肯定不讨论买不买房以及发多少年终奖,请问学霸们讨论“量子力学”吗?


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今天我们的小编刻意花时间做了个表格。


不单如此,京东的刘强东是宿迁高考状元,美团的王兴是保送进的清华,小米的雷军2年修完4年本科学分。还有不在饭桌上的百度李彦宏(北大)、巨人史玉柱(浙大)也都是高考状元。


那么有钱还那么有才华,不是说“读书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吗?


2


你以为上面的照片是个小概率事件?


在2016年度,《国际金融报》的记者对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的教育程度的做了个分析和调查,最后发现,84%拥有高学历本科,48%毕业于985学校。


A股上市公司年薪百万级董事长毕业高校分布


在476位已经披露学历的年薪超百万的董事长中,有379位第一学历为本科,占84%。


985大学的百科解释


目前全国985大学一共39所,反正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就是了。


其次,分析数据后还发现,薪酬前10的董事长,8个第一学历是国内重点本科。


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排行榜Top10


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薪酬前10中,除了没有披露院校的闫奎兴和毕业普通院校的王石,其他8位第一学历都是国内重点本科院校!


而在已披露具体院校的高管中,48%毕业于985院校。


A股上市公司年薪百万级董事长毕业院校分布


在291个已披露具体毕业院校的百万年薪董事长中,985出身的高管占到48%。


另外,按院校分布来看,清华北大高管最多。


A股上市公司年薪百万董事长毕业院校前10位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北京大学培养的百万年薪的A股高管共计18位,富豪数量为全国高校之首,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则以12位的高管数量排紧随其后,而在平均薪酬来看,中南大学以305.9万元的黑马之势在众高校中遥遥领先。


虽然名校也不是万金油,上了就能一定进财富排行版,但还是要承认:从概率的角度说,读好书、上个好学校还是能让你有更大的机会成为一个精英。至少在一个好的大学里,能够让你知道这世界上优秀的人到底有多优秀,让你有靠近的动力和目标。


3


BBC曾经拍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从1964年开始采访了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7岁孩子,并每隔7年会重新采访他们。


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


七岁的John和Andrew说自己每天都会读《金融时报》


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上大学的时候,先生最好的哥们,在姑姑的影响下,10岁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叫Stanley,因为从小的目标是要进“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他有个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习惯,大学四年,每天都要仿写几篇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一来熟悉金融市场,二来练习英文写作。


他是这样做的:先读一篇文章,然后背扣过去,用自己的话盲写一遍。然后对照一遍,再背扣过去,再盲写一遍。直到几乎和原文用词一样为止。



去年,他从高盛辞职,进入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成为最年轻的合伙人,他也是管理层唯一的亚洲面孔,年薪几百万美金。他的美国同事,需要写文章,都请他写——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英文写作还不如高中毕业才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出生在罗马又如何?只要足够努力,有宽广的视野和抱负,凭什么就不能在罗马叱咤风云呢。


另一件事也令我至今难忘。高中的时候,我的两个朋友,申请去做了校图书馆的志愿者。我当时还心里小小地鄙视了人家,图书馆志愿者,不就是每周去码书么?


后来,事实证明了我是多么愚蠢。那时候,普通学生每次能借2本书;图书馆志愿者,能每次借5本书。我荒废了时日,高中时没顾得上读多少书;这两个同学,每周末回家的时候,旅行箱里都装满了书,周而复始。


她俩用了高一高二两年时间,全面扫荡了我们高中的图书馆(高中图书馆,本来也没有太多书),每人读了几百本书。高三的时候,她们收心学习,一人考上北大,另一人考上清华。大学毕业更令人叹服,上了北大的姑娘,研究生去了普林斯顿,成了国内环境学的专家;上了清华的姑娘,去哈佛读博,现在成了美国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


去了好学校,能大大拓展孩子的视野和见识,让他亲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差距有多大,自己要向哪个方向努力。



好学校,教给孩子,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儿


在大学的时候,感觉上进=考证。学长学姐告诉我,管它什么证,都去考!你是北京人,也要去考普通话的证!总之,多一个证就比少一个证好。除了考证,好像没有什么办法变得更优秀。


出国之前,我满脑子是“好好学习”——每门课都考A ,考出接近满分的GPA和金光闪闪的GRE,得到教授的推荐信,申请牛校的研究生,然后去华尔街或硅谷找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总而言之,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刚一进校门,我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被颠覆了。在美国大学,大家都在忙着改变世界。


一个读博士的学长,出身贫寒,看到美国大学图书馆成吨出售1美分的旧书(其实就是白送啦),而自己贫苦的家乡,留守儿童们穷得根本没有书看。他成立了帮助农村儿童阅读的公益组织,每年几百位留学生到农村支教,还给很多贫困的村子建立了小学图书馆,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



一个比我高一级的学长,因为自己给国内父母打电话不方便,创办了美国前三名的华人电话卡网站。那是他才大三,每月营收上百万美金。我们用他的电话卡平台联系国内的家人朋友,又方便又省钱。


还有更多的同学,因为买中国食材不方便(冬菇、粉丝、茴香、花椒这些美国超市可没有啊),开创了中国超市;因为太想吃一口家乡味道,开了正宗的中国饭店;因为经常当国内亲友来美的“地陪”,开了全美连锁的大型旅行社……有的同学,还读本科呢,不仅学费生活费自己赚出来(美国学费一年30万啊!),还能补贴家里,真是太牛了。


被深深震撼之后,我开始思考,不要只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改变世界,要帮助、影响更多的人。


大学期间,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前前后后打了十几份工,寒暑假也到处实习、实践,一来锻炼自己,二来减轻家里供我读书的负担。



好学校,给孩子最优质的人脉、圈子、资源


名校不能确保人生的上限,却能设定人生的下限。不止给了孩子敲门砖、入场券,还给了人脉、圈子、资源。


前面提到的Stanley,就是靠紧密的校友网络,写邮件、打电话、教授推荐、和华尔街工作的校友见面,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尽管没进入10岁时的梦想摩根斯坦利(投行界的第二),却进入了高盛(投行界的老大),妥妥成了华尔街精英。


很多人都知道耶鲁大学最神秘的精英组织“骷髅会”吧?从这个骷髅会里走出了3位美国总统、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还有无数美国议员以及内阁高官。经过185年的繁衍生息,从美国白宫、国会、内阁各部、最高法院以至于情报局,骷髅会的成员几乎无所不在。这就是人脉和圈子的力量。


神秘的耶鲁骷髅会


当年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陆步轩,曾经让天下人耻笑。北大校友陈生邀请他合伙成立“屠夫学校”,创立了全国超市都在卖的“壹号土猪”品牌,现在两人身家过百亿。


除了人脉和圈子,好学校还提供了最优质的婚恋圈子。


我高考之前,妈妈鼓励我,好好学习,你考上什么档次的大学,很有可能将来对象就是什么学校的哦!


但这也是实情。《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显示,198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教育背景相似的人结婚。


“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越来越少,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越来越难了。“你是谁,就会嫁给谁”。我和先生的朋友圈子里也是这样,有的夫妻都是藤校毕业,有的夫妻都毕业于沃顿,有的夫妻一个北大一个清华(不知道将来会告诉娃,哪个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努力,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来源:岩之有理


努力不同,结果不一样

标签: # 美国 # 年薪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