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大豪商”的为商之道

胡雪岩,(1823~1885),原名胡光墉,安徽徽州人,字雪岩,晚清第一大豪商,第一个获清朝廷特赐二品顶戴、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的殊荣,人称“红顶商人”。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出身贫寒,为了养家糊口,进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因为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在此期间,他慧眼识珠,私下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资助无钱进京的王有龄。不久,王有龄顺利捐到道台职位,并扶持胡雪岩开了自己的钱庄。胡雪岩从此开始发迹。
后来,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杀身亡,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当时,左宗棠最大的困难就是粮饷紧缺。胡雪岩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雪中送炭,在战乱的环境下,三天之内筹齐十万石粮食,从而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他结缘权贵,左右逢源,从而大红大紫,成为晚清第一大豪商;找到了新的靠山,事业也因此更上一层楼。
他以“仁”、“义”为经商的核心,但又不乏圆滑世故;他富不忘本,大行义举,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他经商不忘报国,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
悲剧的时代造就了胡雪岩,也最终给了他悲剧的结局。胡雪岩这样一位名利双收的一代儒商,终不能全身而退,在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胡雪岩的发迹,靠的是政治的庇护;他的破产也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随着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日益激烈,胡雪岩最终成为了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品。他庞大的事业,竟在几天之内完全垮掉了。他只能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凄凉地度过了晚年,黯然离世。
整理/邬震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