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落榜的那个考生,后来怎么样了

02-14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1000年前落榜的那个考生,后来怎么样了


公元1018年,北宋天禧二年。

 

一个三十五岁的中年男人——柳永,默默回想着礼部考试的结果,憋了一肚子气。因为这是他第三次落榜了。

 

第一次落榜是因为圣上不喜欢浮华文章,第二次落榜可能是没发挥好,第三次呢?还有什么说辞?

 

再看看自己那在本次考试中光荣中了进士的亲大哥柳三复,虽然碍于弟弟的面子不好手舞足蹈,但那神情分明透着一股得意,柳永就愤愤不平:我二十岁写下那首“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望海潮》,阅读量100W ,满大街没有一个人不是我的粉丝。那时候大哥在干嘛?天天蹴鞠玩儿!没出息!


▲《宋太祖蹴鞠图》,上海博物馆藏,蹴鞠是宋人喜爱的运动之一


可是凭什么大哥天天蹴鞠都能考上进士,我文采风流胜过他百倍,却总在科举这条小水沟里翻船呢?


柳永越想越气愤,索性抄起纸笔,写下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北宋青白瓷温碗注子,安徽博物院藏

 

什么科举!大不了老子不考了!从今往后,做一个自由职业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考科举的想法只是一时冲动。经过六年的备考,在41岁那年,柳永再次踏上了赴京赶考之路。


然而那首冲动之下完成的《鹤冲天》,影响却异常深远。

 

这首词变成了继《望海潮》之后的又一篇100W ,大街上人人念诵,互相传阅。它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据说仁宗读罢这首词,轻蔑地写下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宋仁宗画像


你想做自由职业者,朕当然要满足你的心愿啦~


于是,柳永第四次落榜了。


这次落榜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柳永没有再去考试,而是真的当了自由职业者,打出“奉圣旨填词柳三变”的名号,专门为歌姬、舞女、乐队等娱乐业人士填词。

 

自带百万粉丝的天才词作家终于投身专职创作,消息轰动了整个北宋娱乐圈。各路演艺明星纷纷找到柳永,要求他为自己撰写宣传文案,比如说: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衬步。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名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几个人一起宣传也不要紧,反正能被大V翻牌子就是莫大的荣幸:

 

“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柳永排行老七,于是娱乐圈又流传开这样的顺口溜: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当然,在撰写推广文案之余,柳永也创作了很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最著名的当属那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雨霖铃》。还有在一千年后入选语文课本的《八声甘州》。

 

一支笔用来包装他人,一支笔用来抒发真我,这样的创作风格在当时的北宋,乃至辽国、大理、西夏,都极为罕见。柳永在当时的火爆程度,大概等于如今的TFboys 杨洋 偶像练习生 ……的总和吧。套用一位西夏官员的10个字来概括——“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于公元1054年左右去世,但他的词不仅在北宋走红,在1000年后的今天也一样受到大众欢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句子,足以让人感同身受。


为什么柳永的词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接地气”。

 

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时期,精英贵族、英雄豪杰,都是少数,是处在金字塔塔尖上的一小部分人。而构成金字塔庞大基座的,则是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的确,在柳永之前,也有不少更优秀的词作,比如李煜的作品,“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国仇家恨、离愁别绪写得极为动人。

 

但与宫廷贵族的生活相比,绝大多数人更熟悉柳永笔下的那个世界:科场失意发牢骚、每天泡妞喝酒、要和好基友分别了真不舍……诸如此类的细节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对这些小事的体会,远比所谓“忠君报国”之类要来得深刻。


▲ 李嵩《货郎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柳永作品具有极为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也是它们能拥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而这种深厚的群众基础,又和宋朝的时代背景有关。在宋朝,随着经济的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的人员不断增多,城市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平民的、世俗的文化,在宋朝逐渐形成,并发展到高峰。而专注于表达个人情感、着力描写市井生活的柳永,恰恰顺应了又推动了这一时代潮流。

 

世俗文化的表现是多样的,除了柳永那些旖旎的词作,还可以是《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载的那些热闹的街市,也可以是《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汴京气象,更可以是考古出土的那些宋代日常用品……


▲ 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出土部分瓷器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面对着这些,就好像穿越了千年的岁月,回到宋朝,回到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或任意一个宋朝城市的街头,宋代的城市气象、宋人的生活美学,扑面而来。

标签: # 柳永 # 北宋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