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内向的孩子逼成了社交恐惧

02-09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别把内向的孩子逼成了社交恐惧


在一所幼儿园开始跟踪记录了十几位 00 后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持续10年的时间,最终打磨出了五集纪录片——《00 后》


它浓缩了一群 00 后整整十年的光阴,也绘制出了中国教育的画卷—— 00 后孩子是什么样子的?00 后的父母究竟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主人公,叫一一。

她是大家公认的内向的孩子,她总是喜欢一个人玩。




当其他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一一要么一个人看书,要么一个人发呆。但就是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


她说:“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的,我喜欢单独玩儿。”



园长和老师尝试着引导她学会交朋友,但一一的回答让大人们感到无比惊讶!




两岁的孩子奶声奶气地说出“权利”“选择”这样的词语,让人不得不对这个孩子更是关注。但随着园长对一一更深入地观察后,园长发现,一一好像一个人玩也很开心。



逐渐长大的一一,开始尝试着交一些朋友,她学着去社交。



慢慢地,一一身边有了一些朋友。



但很多时候,一一还是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独处。她觉得独处的时候她能更好地思考与沉淀。


在镜头前,13岁的一一也道出了这些年来自己的感受。



纪录片里的一一其实是幸运的,因为她有着一对能尊重她内向性格的父母。



在我决定要写内向性格特质的时候,我的好朋友跟我回忆起了她的童年,说到动情处她几近哽咽。


她说,自己的母亲为了改变她的内向性格,真的没有少下功夫。

曾经要求她站在路边,让她向陌生人问时间,不问够30个人不能回家。


曾经把她锁在家门外,让她一定要去跟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也曾经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教她各种社交技巧,让她学习怎么打招呼更友好,怎么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怎么向别人微笑。


而她对于这些训练,从头到尾都感觉到很不舒适。哪怕最后她真的战胜了自己的胆怯问来了时间,去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玩在了一起,也按照母亲的要求学会了那些社交技巧......


“但是我从没有喜悦的感觉。我只是按照母亲的要求做而已。我其实无法变成我母亲所期待的外向的孩子。”


内向是一种病吗?


对于内向人格和外向人格刻板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在不少父母眼里,世界仿佛就是在为外向者准备的。外向的孩子,擅长交际,口才过人,待人热情,更容易讨得别人欢心,长大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而那些沉默寡言,喜欢独处,不喜欢派对的人似乎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而内向也成了二流的品质。


苏珊·凯恩 Susan Cain 在2012年发表的TED演讲《内向性格的力量》打破了TED演讲的观看记录,比尔·盖茨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演讲之一。


在这个演讲中,苏珊·凯恩就指出,内向孩子在这个社会中遭受到的偏见:



其实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是正常的气质类型,仅仅说明两种类型的人对相同情况反应不同,并没有好坏优劣的区分。



外向与内向的人在大脑生理结构天生就存在差异,或者说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哈佛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卡尔·施瓦兹教授认为,那些在2岁时表现出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难以被真正改变。


而这些都说明了,内向,根本不是一种病。


消除认知误区后,家长该如何做?

让孩子做自己


消除了性格内向/外向的认知误区之后,我们知道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和后天成长的环境决定了我们的性格,而性格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与其改变,不如让孩子真实做自己。


找到孩子最喜欢的项目,持之以恒地鼓励他们坚持下去。有些不需要团队合作、适合独处的项目比如钢琴、绘画、写作、编程,都是很适合内向孩子的兴趣项目。


不要强迫内向的孩子,让他们慢慢来,逐渐走出去,放下自己的羞涩和戒心。如果他真的害怕尝试,就说:“好的,爸爸/妈妈知道你现在不想去试,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这样的,我们以后再说。”如果孩子真的努力尝试了,你需要赞扬并肯定孩子的努力,因为孩子的第一步往往是试探性的,只有得到肯定,才会走出第二步。


内向的孩子更需要学习社交的技巧。你可以教他们如何表达自己不满意,直接说:“我不喜欢你这样!”“我不高兴。”因为内向的孩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环境,所以,如果带孩子去参加聚餐、生日会等活动时,可以早一点到,让孩子先适应环境。不要因为晚到,而让孩子感觉“人家都已经玩得很好了”,这样他们会更紧张和不安。


如果孩子想一个人静静,就让他独处,那可能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尊重孩子的内向,不给孩子贴标签


内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纳,如果连父母也无法接受他的性格,强制地去改变他,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告诉自己也告诉他,相对于活泼的外向人,他只是另一群正常人。


不要给他贴上“内向、不会说话、不合群”的标签,你的否定会让他为自己的特质自卑,为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而自责,或许还会违背自己内心去迎合大人和世界,假装成 “外向”的乖宝宝。


顺应他的特点养育他,他将会成为一个体贴的、专注的、有趣的人。


愿每一个内向的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标签: # 孩子 # 自己的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