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战略重点,青浦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日前,青浦区发布了《关于青浦区全面落实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青浦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落实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推出不少实际举措,“全力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建设'6+365’功能性服务平台”等21个打响“四大品牌”专项行动方案和“开展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协同研究”等57项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任务均已清晰列明并明确责任单位,青浦正朝着“具有一定服务能级的全球卓越城市的重要门户和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
“打响'四大品牌’,要结合主导产业发展,打造'加速器’,关键是要找准最有优势、最有条件的领域,抓住机遇,争取政策,借势发力。另外,没有合作竞争就没有协同效应,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总量、发展活力、自然禀赋和人文教育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对青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确定的政治大局、战略大局和发展大局,必须摒弃门户之见,在合作中竞争,在协作赢。”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说。
落实打响上海“四大品牌”
青浦把打响“四大品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再聚焦、再落实、再提升,紧密结合区域实际,立足做好生态建设、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三篇文章,增强青浦城市核心功能和服务能级,增强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服务“一带一路”和服务全球的能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青浦实践,为上海打响“四大品牌”贡献青浦力量。
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将占地区生产总值近60%
到2020年,青浦服务功能将全面增强,进一步深化形成面向江苏、浙江的对内开放服务和依托虹桥的对外开放服务“两个扇面”,基本建成具有一定服务能级的全球卓越城市的重要门户和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同时,服务经济能级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1%左右,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60%。青浦的服务创新将提速增效。到2020年建成40家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众创空间,并初步建成在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优势的服务高地,还将涌现一批服务品牌,到2020年每年新增各类总部6家左右、“亿元楼”2栋左右。
目前,青浦正全力做好进博会各项安全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服务和保障进博会82项配套建设任务,高质量地完成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及提升工程。未来青浦将充分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衍生效应、放大效应,建立国际国内目标品牌和知名企业目录,加强精准招商,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参展企业、商会团体设立贸易、研发总部或生产基地。到2020年,青浦将实现年度展览面积突破700万平方米。
不断做强高端智能制造
高端信息技术两大品牌
到2020年,青浦区将成“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4%左右、产业区块亩均产值年均增长3%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3%左右;构建“1个产业基地+3个产业社区+若干个零星工业用地”的产业园区布局,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年累计完成调整面积8000亩、滚动开展重点区域调整4-5项、年均建设用地减量180公顷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9%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
青浦将发挥华为研发中心、市西软件信息园、核建科创园、威马汽车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做大、做长产业链,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建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根据相关方案,在高端智能制造方面,青浦区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加快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在高端信息技术方面,青浦区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北斗导航产业发展。
“会商旅文体”联动打造轨交17号线购物旅游线
青浦区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的契机,继续深化“一城两翼”战略布局,加快打造成为会商旅文体联动发展的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承载区,赵巷商圈将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高品质现代消费品牌商圈。到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0亿元以上,推出4到5个重点地标性商业项目。
青浦将加快西虹桥商业商务区会展商圈建设,推进绿地虹桥世界中心、国家会展中心商业广场、博万兰韵、蟠龙天地等项目建设运营。同时,青浦将加快推进“互联网+商业”智慧商圈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线上服务、线下体验、物流配送深度融合,以绿地集团、洋码头等龙头企业为带动支持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做大交易能级。
放大资源禀赋推进青浦文化进一步发展
到2020年,青浦全区将新增文化设施面积5万多平方米,打造2到3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创建2到3个区域性文化产业园区。
青浦区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将构建“上海之源”古文化走廊。围绕崧泽-福泉山-青龙镇三个古文化遗址,充分挖掘青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重点推进崧泽遗址绿地公园、福泉山遗址国家考古公园、青龙镇遗址考古博物馆建设,形成南北贯通的古文化走廊,成为展示“上海之源”史前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明的标志性区域。青浦还将加大7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特别是朱家角镇、金泽镇、练塘镇等特色古镇的保护、改造、利用。
同时,青浦将全力打响“红色之乡”文化品牌,加强对陈云故居、小蒸农民暴动活动旧址、仓桥烈士纪念塔、新四军标语、东乡革命烈士陵园、西乡烈士陵园等革命历史遗址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脉络,树立区域独特的红色文化标识。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从经济合作拓展为全方位合作,从省市合作细化到区、镇级合作,从外省市单向“接轨”上海转为各方互相借鉴交流的多向合作。为打破现有体制格局下的“边界效应”,推进“行政区经济”转向“区域经济”发展,上海唯一一个和江苏浙江都接壤的行政区——青浦,最近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有不少新举措。根据《关于青浦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青浦将从规划、产业、城市功能等方面构建与周边区域的网络化、开放型、一体化发展格局。按照目前方案,青浦还将和周边外省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整合区域资源、提升区域发展影响力和辐射力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联动合作、协同发展。
不久前,青浦区和嘉兴市签订了区域联动发展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快形成两地开放型、一体化发展格局。根据框架协议,两地将共同推动规划布局一体化,重点做好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协同研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研究、跨区域产业布局规划研究等工作。6月6日,苏州市和青浦区也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协同发展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规划契合,开展跨区域规划研究
青浦将探索与长三角区域建立经济协作、项目协调等工作机制,强化交流合作与前瞻性研究,制订协同发展战略和联合行动计划。同时全面摸清青浦与昆山、吴江、嘉善等接壤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测绘数据,明确边界长度、河流水系、道路交通等情况,加强与昆山、吴江、嘉善规划对接,开展跨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和跨区域环境保护治理规划等研究。
设施汇合,路网航道进一步对接
青浦将加强与周边区域交通路网对接。目前已和江苏、浙江两地排摸确定了21条省界断头路,其中和江苏昆山对接的有15条,和浙江嘉善对接的有2条,和江苏吴江对接的有4条。目前,连接青浦区和淀山湖镇两地的“盈淀路改建工程”已实现结构贯通,计划9月实现通车,这将是首个实现通车的长三角一体化“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
此外,青浦还将深入融入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构建连接江浙、对接海港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同时提前谋划研究与嘉兴、南通、苏州等周边机场的错位发展,促进区域航空机场群联动发展,还将加大区域间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力度,畅通交界河道水系,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区域协调。
产业耦合,支持园区合作共建
依托国家会展中心,青浦将积极打造上海国际会展之都的核心功能承载区、世界知名的会展功能集聚区和会展产业发展示范区。联合“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等载体,青浦将在长三角建立以综合交通体系为重点的物流运输平台、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物流信息平台、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方向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打造长三角供应链管理中心。
围绕“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青浦将完善监管服务,积极为长三角区域跨境电商发展提供配套服务。青浦还将支持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引导青浦工业园区、市西软件信息园、北斗产业园区、哈工大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开发主体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长三角区域积极对接。
功能聚合,推进近沪地区协同发展
青浦将按照大城市的标准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教育、医疗、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配套水平,培育城市个性和特色风貌,加强对长三角区域以及周边镇乡地区服务,推进近沪地区(90分钟通勤范围)及周边同城化都市圈协同发展。
青浦将积极协同开展以淀山湖为核心的区域创新发展研究,以生态为基底叠加创新、文化、产业等功能,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宜居环境,加快形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协作创新高地,联合昆山、吴江、嘉善共同保护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推动近淀山湖地区古镇群、环太湖古镇群文化休闲和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合力创建国内首个跨省域的淀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世界级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
治理融合,治安联动信息共享
青浦将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加强区域联防,共同加强卡口建设,打击跨区域流窜犯罪。拓展区域警务合作,深化案件联合侦办机制建设,强化跨区域情报线索转递核查机制,提升区域破案打击整体能力。进一步强化和周边地区的应急管理合作,加强水务、环境、危化品等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共享,建立信息通报制度,畅通突发事件联络渠道,推进联防联治。
青浦还将探索跨行政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联动机制,完善跨省就业补贴制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交流协作,提高跨地区争议案件处理效能。同时探索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
环保联合,推进“一湖两河”联保共治
青浦将在淀山湖国家主体功能区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统一划定淀山湖体生态保护红线,推动环湖地区原有工业逐步退出,严禁新增城镇和工业污染入湖。落实太浦河上下游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大力推进周边及沿岸地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底泥疏浚与岸线综合整治,配合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浙两省推进太浦河后续工程建设,开展水质预警联动和做好水资源调度。
青浦将加强和周边地区环境联合监管与执法,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监测效率,共享监测数据、治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联合执法、联合监督、联合巡查,共同打击非法转移生活垃圾、建筑渣土、危险废物及乱堆乱倒乱排等环境污染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