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微旋生精法

在门诊看病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有病人说自己“肾虚”了,让我给开点药补补。我一般不开,好多人自己就去照广告宣传上说的去买补药来吃,但效果并不明显,有的人身体还生了偏差。很纳闷,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告诉他们,身体有“虚证”而进补像人参一类的东西,自然有效,但如果你的疾病是“实证”,那么,吃人参不但不能大补,还害你得更成厉害!在我所接触的病人中,自我感觉“身体虚”的人单纯是“虚证”的其实比例很少,大多数是“虚实交错”的病情。所以,有些人自己私下服用补药而不见效,反而因为补药的滋腻而将病邪黏连住了,导致疾病牵延难愈。 普通人不懂中医的专业知识,身体虚弱时,很难自己判断其中 “虚占几分,实占几分”,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却能够对人体肾精产生大补作用的养生之药呢? 我曾根据“肾藏精”“腰为肾之府”的中医理论,让我的母亲尝试“活动腰部”的养生方法,以补养肾精,结果母亲的身体有了可喜的改善。后来,我与太极拳名家蒋家骏先生交流时,发现“太极旋腰生精法”竟是太极拳的不传之秘。下面是年近花甲的武术实战家蒋家骏先生告诉我他的恩师洪均生先生的真实故事: 太极拳名家蒋家骏先生说:“太极旋腰生精法”是太极拳的不传之秘。年近花甲的武术实战家蒋家骏先生讲他的恩师洪均生先生的真实故事: 现代太极拳技击大师洪均生先生曾经是一个先天体质非常孱弱之人,自幼体弱多病,20岁前,几乎是拿药当饭吃的。后来开始学练太极拳,才渐渐与病魔疏远。在洪先生30多岁的时候,开始教别人学拳,他时常让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而自己则站在一旁,边看边指点。不知不觉中,洪先生随意轻微旋转腰部,感觉非常舒服自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就这样旋转了很多年,不仅精力倍增,而且功力大进。在洪均生先生90岁高龄的时候,精气神保养得非常之好,甚至有时还主动和中年、青年弟子们交手实战。 有一次,洪均生先生讲解太极拳技击的时候,一高兴离座站起,要正当壮年的蒋家骏与他试验散手技法,并要求随意进攻,不拘成法。两人才一交手,蒋家骏被打了一个后空翻。 太极大师洪钧生先生能够在90多岁的时候还有如此惊人的精力,不能不说和他的“太极微旋生精法”有着很深的关系。或许,外行人眼中的旋转腰部法平淡无奇,只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习惯动作。但是,在中医来看,这种方法却能补养人的“肾精之本”! 太极微旋生精法,真是大道至简的养生妙法,习练起来非常简捷而有效。只需要自然站立,全身放松,腰部轻微旋转起来就可以了。每次微旋100圈,每天旋转两次或两次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全身只有腰部进行旋转,其他部位不必运动,顺其自然即可。腰部旋转的幅度以自然舒适为度,不要像旋转呼拉圈那样激烈、刻意。正如古代拳家所云:“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 太极拳讲求“四两拨千斤”,而微旋生精法,就是人体养生大道的“捷径”。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旋腰就是养肾,养肾就能生精。 在门诊看病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有病人说自己“肾虚”了,让我给开点药补补。我一般不开,好多人自己就去照广告宣传上说的去买补药来吃,但效果并不明显,有的人身体还生了偏差。很纳闷,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告诉他们,身体有“虚证”而进补像人参一类的东西,自然有效,但如果你的疾病是“实证”,那么,吃人参不但不能大补,还害你得更成厉害!在我所接触的病人中,自我感觉“身体虚”的人单纯是“虚证”的其实比例很少,大多数是“虚实交错”的病情。所以,有些人自己私下服用补药而不见效,反而因为补药的滋腻而将病邪黏连住了,导致疾病牵延难愈。 普通人不懂中医的专业知识,身体虚弱时,很难自己判断其中 “虚占几分,实占几分”,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却能够对人体肾精产生大补作用的养生之药呢? 我根据“肾藏精”“腰为肾之府”的中医理论,让我的母亲尝试“活动腰部”的养生方法,以补养肾精,结果母亲的身体有了可喜的改善。后来,这个方法成为我推荐给所有亲朋好友的首选养生妙法。 我有一位患者,是位普通的中学老师。长年忙碌、忘我的教学工作使他的身体杂病缠身。看了很多名院名医,也没有明显好转。每次看到电视上某位名人“走了”,他就不由得担心自己是不是会随其后尘。他找到我要我给他开药,但我知道很多病靠是吃药是很难解决的,于是就把“太极旋腰生精法”告诉了他。他听后脸上的表情半信半疑。我很郑重地对他说:“千百年来中医流传的养生方法成千上万,你说哪种没有效果呢?但是,像你这样忙得没有专门时间养生的人,一定想寻找一种既节省时间,又能够立竿见影效果特别好的养生法……”这位中学老师点了点头,用急迫的眼神望着我,“是啊,真的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但这个方法我回去一定要试一试” 其实,最好的养生方法,一定是能够让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锻炼的。你看,每天你再忙,晚上总会抽空看一眼电视吧,那么,看电视的时候,你就别躺进沙发了,而是站着轻微旋转腰部。还有,你在等车的时候、午餐排队的时候、乘坐电梯的时候,都可以轻微旋转腰部。在家里或身边没有熟人的时候,可以旋转的幅度稍微大些,感觉自己的腰部是台大功率的发动机,人体的肾精通过腰部的微旋,而得以激发、激活。而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旋转的幅度可以微乎其微,“全凭心意用功夫”。所谓的“微动”绝非不动,其养生效果和大幅度的旋转并没有高低之分。整个腰部旋转,不但让人体深处的肾精得以生发,而且还润泽着体内的的肝脾肺肾。 那位中年老师回去后,每天只要有站的时候,就轻微旋转腰部。三个多月后,他给我的邮箱里写来一封信: “微旋腰部已经整整100天了,现在,这已经成为我的下意识动作了。不知不觉中,时常不期而至的疲惫感消失了,逐渐感觉全身开始精力充沛,以前经常性的感冒、咳嗽、嗓子疼都好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随时随地做下去,身体的所有不适都会有根本性好转。” 这么多年来,我总是乐意愿意把“太极旋腰生精法”告诉我的任何一个患者,因为古代医籍《规中指南》中说,“采药者,采身中之药物也。身中之药物者,神气精也”。而太极旋腰生精法能够快速激发肾内精气,持续产生身中大药,对于亚健康、妇科疾病、中老年疾病都会起到非常明显的调养效果,如果再配合医生和药物更会收到特别疗效。 《道德经》中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就是说,像太极旋腰生精法这样的养生之道法,都要您坚持去做,这样,健康的果实,自己才能尝到。 太极微旋生精法如何练?: “太极微旋生精法怎么转,想左转,向右转,还是一直向右,还是一直想左,是不是从最左边向又转,还是反方向?”《求实养虚不生病》中有介绍。 太极微旋生精法,真是大道至简的养生妙法,习练起来非常简捷而有效。只需要自然站立,全身放松,腰部轻微旋转起来就可以了。每次微旋100圈,每天旋转两次或两次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全身只有腰部进行旋转,其他部位不必运动,顺其自然即可。腰部旋转的幅度以自然舒适为度,不要像旋转呼拉圈那样激烈、刻意。正如古代拳家所云:“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 太极拳讲求“四两拨千斤”,而微旋生精法,就是人体养生大道的“捷径”。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旋腰就是养肾,养肾就能生精。 有人会问:“中国古人是非常讲究顺逆的,男左女右、男顺女逆什么的,绝对是有讲究的。”这个“男左女右、男顺女逆”编者做过分析和研究,对于“太极微旋生精法”可以不讲求顺逆,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没有什么分别,它只是运动锻炼的一种方式,不是治病和运气,所以可需要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选择就可以了。 ‘太极微旋生精法’,简单、实用,很适应在各种环境场地下锻炼,而且容易坚持,养生最关键的是行动,心动不如行动,从现在开始吧!
祛病减肥的旋腰法旋腰法是一套有效的强肾功法,简便易学,收效迅速,且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在家里、办公室和旅途中都可以练习。增强肾功能就意味着增强了精力、性功能、记忆力、骨骼,减少落发、黑斑和皱纹。此外,它对所有腰胯以内的疾病都有疗效,比如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如前列腺炎、膀胱炎、肠道疾病、便秘和妇科类疾病等等,而且还可以减肥,其减肥区域在腰、胯、臀、腹部,正是赘肉最多的部位,所以此法令男女老少皆大欢喜。动作要点:1、双脚按等同双肩距离站立,身体略微前倾;双脚脚趾紧紧向下抓住地面;2、双手用力撑开,掌心朝内护住丹田处(肚脐下方),两只手拇指、食指形成的空白正好在丹田处形成一个空空的方形,双肘自然弯曲至90度左右,与双手在用力时形成固定位置;3、以脊椎为轴心,两胯带动整个臀部向左做圆形扭动,经身体左侧、后方,最后从右方返回,使整个肚皮和胯部正好转完一个180度的圈,以此动作连续做20下,即转20圈;转圈时双肘和双手都在原位置固定不动,就像新疆舞里脑袋移动而双手不动的动作;4、向左方的转圈扭动做完20个之后,在以同样的姿势向反方向转动胯部20次;做完后再向左方转动20次,如此反复变化方向转动;5、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口须微张,与鼻孔一同呼吸,不可紧闭;注意事项:刚开始练习时最易犯的错是手和臂没用力紧张,因此不固定,导致手臂与双臀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扭。所以要注意双臂、双手在扭动时紧张不动,只让臀胯扭动,这样扭肾气提升很快。此外,要注意双脚脚趾紧扣地面,这样既固定了身体,又接通了地气,还打通了脚上的经络。平时除了练习,还用提肛来配合,疗效会更显著。比如开会、坐车、走路的时候,都可以坚持提肛,时间越长越好。经过几次练习后动作会逐渐标准。
图解“含胸拔背”含胸: 心窝以上为胸,胸不可挺,要往下松,两肩要有向前微合的念头,但不可有前合之动作事实,能含胸,气始可下沉于丹田。
拔背: 两肩中间,大椎骨下,第三节于第四节脊椎骨中间,即身柱穴与陶道穴之间,谓夹脊关,此处有鼓起之意,不可有鼓起之实,同时忘掉双肩,是谓拔背。否则易为驼背,此法与前法,“含胸”,有相互相成之关联作用。
在医学上(图)
当您用力挺胸时,胸骨尾端的剑骨突(红点部位)会往外凸出。因此想做含胸这个动作,必须将剑骨凸很轻,很柔地微微往内下收,但也须注意不可收得过分,胸肌与肋间肌放松,脊背自然地舒展放松。能含胸就自然地能拔背。拔背就是放松背部的肌肉,拔掉背部的力量。但是,如果剑骨突收得太过分,就如下图,不是含胸拔背而是弯腰驼背。
我们再来谈谈“尾闾中正”,什么时尾闾呢?尾闾就是解剖学上的尾椎骨,尾闾中正在医学上就整条脊椎骨的中心线要自然放松的与地面垂直。
成年人的脊椎骨从侧面看是呈拉长的s形弯曲,在腰部的地方向前弯曲,但人类的脊柱骨在婴儿时期是平直的,等到开始直立走路,为了脊柱的弹性缓冲震动碰撞的压力以保护脑部,脊柱骨开始呈s形弯曲。除此之外,人类的内脏器官皆位于脊柱前方,有在腰弯处呈s形前凸,也有助于直立身体的重心稳定。人体的重心点丹田也就是为于此腰弯前凸的前下方呢! 尾闾是尾椎骨部分,是位于脊椎骨的最末端,此处有一个生理弯曲,向内向上包挺住生殖、泌尿及大肠系统的器官。也因有此弯曲,弯曲之背部就是两侧臀部的中线,正常情况是微微往后翘起。 那么,含胸拔背,尾闾中正要怎么作,教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请您立正挺胸,一手放在胃部上方,另一手放在丹田(小腹),两手轻轻地同时往肚脐的方向挤压,胸部及骨盘(臀部)自然柔顺地跟着挤压方向走,您就可体会一下,含胸拔背,尾闾正中。
如上两图,尤其是右图清楚地表现,当您两手微微同时往肚脐挤压,胸部及骨盘骨胳在解剖学上的变化(如绿色箭头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