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有5个「长寿」穴,按对的人都会很健康!

穴位,是中医学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名词。也是中医学的瑰宝之一。而在传统医学中,人们常常通过针灸、推拿、艾灸以及点按等方式刺激经络的对应穴位,以起到治病养生的作用。
作为传统医学中的组分,对于腧穴这门学问在现在也存在有很多争议。而一些西方学者们研究发现,人体皮肤上存在很多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而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互吻合,另有研究发现,人体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故而认为,穴道是人及公务共有的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为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其与大脑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经负责着信息的传递,也调节着机体的各项功能。既然穴位与之相关,那么就应该有部分神经比较敏感的点,通过刺激这些点能够得到调节机体功能的积极方面的反馈。这些点位具体有哪些呢?
1、 足三里
足三里应该是养生大穴了,一直以来,它就被认为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穴位。中医认为,针灸或按摩足三里,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能治疗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咳嗽、心悸、失眠、头晕、水肿、膝痛等病症。
定位: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研究发现,刺激健康人群的足三里,可以缓解胃紧张,促进为消化酶的分泌,提高消化酶活血。从而起到调节胃肠蠕动,增进食物,促消化的目的,此外其还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2、 风池
风池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中医认为风池有着壮阳益气、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能治疗大部分的风病。可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耳鸣、中风、癫痫、颈项强痛等症。现代医疗中常用于感冒、鼻炎、颈椎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等疾病。
3、 中脘
中脘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在脐上4寸处,取穴方式见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中脘穴也叫胃脘,为胃之募穴,即养胃的穴位。其可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可用于腹痛、胃痛、腹胀、呃逆、反胃、泄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及失眠、癫痫等症的治疗。
4、 关元
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在脐下3寸,取穴在肚脐与耻骨连线的3/5处。其有着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主要用于小腹胀满、腹痛泄泻、月经不调、尿频、肾虚、水肿、淋浊等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为男女保健之要穴。
5、 涌泉
涌泉穴位于角度,在脚掌的前1/3,弯曲脚趾时的凹陷处。其有着散热生气的作用。作为长寿大穴,常按涌泉能清利头目,是肾精充足,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可用于发热、腹泻、失眠、头痛、便秘、耳鸣及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疾病的治疗。
以上是对于人体中部分养生穴位的介绍,如果你想让自己想适当进行调理,不妨试着每天花十来分钟按揉一下这些穴位,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穴位对孕妇有特殊的禁忌,如合谷、三阴交等,若有调理需求,记得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