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高大上”的感觉 浅谈审计新手的困惑

本文于2014年1月在本平台第一次发布。今天重发一次,给刚入职的你。
刚入职的你,这是否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感到困惑?是否沉浸在对他人和公司的抱怨之中无法自拔?是否忙于工作而忽视了个人成长? 悠然九月,四大高级经理,主管一个超过100人的团队,通过分析审计新手(个人贡献者)遇到的困惑,告诉大家顺利进入职场阶梯下一阶段(初级经理)的关键:“改变思维'。
引子:最近部门中有刚入职的同事不到三个月便写了辞职信,信写得诚恳,语气中流露出来的是失望和负面的情绪——或许是在工作中听到的或者看到的一些事情让他产生了对这个行业的质疑;或许是某些同事的言行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又或许是工作开始的一些压力和与学生时代迥然不同的时间表让他深感压力?
揣测之余,我又和这位同事聊了一下,发现给他带来困惑的,除去我刚才列举的这些以及个性上的原因,主要有那么几点:
一直在做简单的重复劳动,学不到东西,没有前途;
审计又要查出客户问题,又要拿客户钱,在很多时候客户说不给东西我们也没有办法;
审计就是完成一些标准步骤,和原来宣传中的高大上的职业期望相去甚远。
恐怕刚入职的同事都会有这些困惑。回想一下我的那些年,这些想法也萦绕于我脑际,特别是在加班似乎没有边际的忙季中,压力疲劳兼备的时候。
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在成为审计经理多年以后,我应该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以及感受来和这些入职不久的同事分享一下——作为审计新手应该怎样改变思维并发展自身能力。
问题:“同样在事务所工作了一年,为什么我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不如别人?”
一个审计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在客户那边实地工作,通过收集各种信息,完成各类审计测试,并编制底稿,由审计带队以及审计经理、合伙人审核,最后出具报告。而一个审计小组通常由领队(即我们俗称的In-charge,饮茶几)和组员构成。
领队通常会在小组现场审计的时候,负责同财务经理级别的人交流,负责整个小组的工作进度,并向审计经理汇报、和客户交流进度和时间安排等。
其他小组成员是通过完成分派的某些财务报表项目的底稿来配合领队工作。
在实务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同样的工作小组构架,同样水平的领导,同样的工作时间,不同的新人所学到的、积累到的知识相去甚远:不同点来自于情商、智商的差异,更来自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思考的习惯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思维”能力。让我们结合审计师的工作,分享三个重要的思维。
第一个重要思维:审计仅仅是执行一些标准步骤吗?当然不是!审计必须超越财务,充分了解客户的业务。“为何以及如何了解客户的业务呢?”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详细讨论,相信每一个合伙人都可以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地讲很久,分享很多生动精彩的故事。而九月只希望用下面的引入式分析能够为审计新人带来一些启发。
从财务部本身出发,企业财务部可能由于行业、规模的缘故可大可小,但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为了满足内控的要求,某些岗位必须要进行职责分工;而财务经理通常需要复核很多内容,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等。——如果只拘泥于联系和你所负责的财务报表科目相关的联系人,问几个干巴巴的数据变动问题,那你就等于放弃了理解财务部如何运作的大好机会。财务部信息通常是比较拘泥于数字的,因为那是他们每天都在打交道的东西。要了解更多业务层面的信息,我们需要多和其他职能部门的人打交道:
如果你做到销售费用,不妨和做销售的同事一起和销售部门的联系人直接聊聊,知道他们的费用主要来源,预算的编制方法,也可以了解一些财务数据以外的企业运营情况;
如果你做到固定资产、工程之类,不妨和工程部的同事交流一下,因为一般资本开支都领先于销售业绩增长,光谈资本开支预算便能了解很多企业的前瞻性信息;
做到工资的同事和人事部打交道必不可少,如果光以完成审计测试为目的,只拘泥于查找一些新入职、离职的人员信息和月度工资计算单,那便太可惜了,你完全可以通过同人事部门同事聊天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人员的稳定度、各级别员工的参与度和主要职能、企业的业务是在扩张还是萎缩、奖金的计提则直接反映了当年度企业业绩的好坏。
另外,目前所有的审计都采用风险导向的方法。了解风险的真实来源,最重要的是了解企业的业务:到企业现场实地走访,找业务人员访谈,甚至从内外两方面了解企业真实的“生财之道”或者“烧钱之道”,才能让我们真正看到真实的风险所在。在刚开始进入审计这一行的时候,十分有必要培养这样的“超前意识”和“火眼金睛”。
通过这些理解,你还会觉得审计仅仅只是和财务部的人员打交道吗?你还会觉得审计仅仅是对财务信息执行某些标准步骤吗?
第二个重要思维:审计新手的重复劳动真的学不到东西吗? 当然不是!让我们从项目小组带头人——饮茶几说起。在审计项目小组中,饮茶几无疑执掌大权,需要内外兼顾,把握各种死线(Deadline),并直接同客户周旋,当然在多重任务下,他无疑也会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作为他手下的小兵之一,你该如何做才能在小组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饮茶几的信任,并找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呢?
完成本职工作是前提条件。要及时完成本职工作,一定要积极准备,掌控好时间,不断向饮茶几讨教。九月当初就不断利用吃饭、闲聊等各种可趁之机向饮茶几讨教——虽然有些问题今天想起来很让自己冒汗,但这些交流,让九月受益颇深,在短时间里成功地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了强化理解并运用到工作中去。
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如果觉得自己尚有余力,那就不妨开始积极观察。如果你有一个很尽职的饮茶几,能发现财务问题,能搞定客户,能摆平经理并人见人爱——你绝对有必要把他设置成你的榜样,因为那是你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果你有一个一般的饮茶几,不太管队伍,或者管得不到位,或者和客户缺乏交流或者交流方式不对头,所以迟迟要不出东西——那你有必要通过观察总结出到底哪里不够到位,在必要的时候积极提出配合,这能帮你赢得更多的信任,这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可能你会认为如果不去关注这些,也可以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得到上面的好评。但事实上,积极观察并思考的同学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底稿的质量(本职工作);让饮茶几了解你的个性和长处,合理安排你未来的工作;还可以更加迅速地理解客户的业务、财务状况和整个审计的情况。从长远来讲,这些信息还会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一部分,为你带来更多未来发展的机会!
第三个重要思维:审计经理和合伙人真的只能远观,不可近聊吗?当然不是!如果你们能够抓住机会向合伙人和经理讨教,你们的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来看看我作为新手那一年的经历吧。
当时,有一个高级经理让我同时帮他跟进超过10个项目。由于既没有饮茶几,也没有其他组员,而且对各个项目的背景、流程相当不熟悉,作为审计新人的我非常没有底气,十分害怕犯错误。被饮茶几发现犯错误还可以容忍,要是在经理面前犯大错岂不真的要命了?在度过了高强度压力的一段时间以后,我逐渐发现经理并不那么“可怕”,而我在这段时间里学到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前几个月的经验。为什么呢?
首先,我接触的同事面被大大拓展了,从秘书到打字铺的总管和小打字员们,从其他我需要跟进的审计项目的组员到项目的饮茶几们,甚至是项目的合伙人,我都有机会去接触、去了解他们在审计中的角色和位置。
其次,我可以自主安排各项任务了。除了经理布置的几件固定的任务,我还需要应付相当数量的每日突发事件——客户打电话来催报告、突然需要到打字铺去小改报告等等。由于各个项目的各种任务众多,我每天会列一个清单,标明每个项目下的每一个任务的进展情况并用邮件的方式汇报给经理。
然后,我对项目后期的工作流程有了长足的认识——审计项目在项目小组收队交底稿的时候其实只是告一段落,很多技术性的讨论、关键问题的解决都在后期当中由经验更加丰富的合伙人和经理们来负责解决。而我作为第一年的新人便能有幸目睹甚至参与整个过程,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那段时间获取的专业知识不算很多,但是,我对于底稿的总体意识增强了很多,特别是在收尾阶段的文档,比如审计完成备忘录(completion memorandum)的内容、用语、结构等。
最重要的是,我渐渐摸索出一套有用的工作方法:比如,怎样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包括各种可以找到的电话号码、拿到的电子邮件、秘书等;比如,记录并摸索审计报告形成的路径,包括 “客户修改、合伙人审阅、管理层声明书签署”,并加以时间控制等;比如,怎样随机应变。在我的回忆中,最戏剧化的时刻莫过于冲下两层楼去抢救被我扔到垃圾桶里去的合伙人审阅过的报告初稿了。直到现在,这些工作方法对我的项目来说仍然适用。
回到主题,如果审计新人能够有机会和审计经理甚至更高级别的同事工作,一定要珍惜机会。这样的机会把你的舞台变大了国。如果你能够积极发挥自主性,一定能积累更多职场资本!
结语:对于大多数审计人来说,第一年工作的回忆是难忘的、精彩的、充满挑战的。回想起来,我的很多经验、知识、项目管理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方法都是从那一刻累积起来的。而那些给过我指导、帮助过我的人我也历历在目,他们都是我职业生涯上难得的良师益友。
希望上面提到的几个思维的改变能够帮助大家战胜这个职业初期带给你们的困惑,愿大家能顺利完成从一个莘莘学子到一个财务知识丰富、应变分析能力超强的优秀审计员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