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张维迎在北大毕业演讲中弄错的五个历史常识

02-02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盘点张维迎在北大毕业演讲中弄错的五个历史常识

7月1日,北大教授张维迎为北大毕业生做了一场演讲,演讲题目是《自由是一种责任》。张教授表示,推动和捍卫自由,是每个北大人的使命!不捍卫自由,就配不上被称为“北大人”。

但是演讲有些地方有争议,更有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下面我指出几条。提前声名不是针对北大,也不是针对张教授个人,甚至也不是针对演讲,只是纯粹指出历史常识的错误。

一,张教授表示:根据英国科学博物馆的学者Jack Challoner的统计,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到2008年共产生了1001项改变世界的重大发明。1500年以前的163项发明中,中国人有30项发明,占比18.4%,1500年后,中国人的发明数量为0。

于是,张教授在后面得出结论:“近代500年里,中国在发明创新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几乎为零”,“中国在过去500年没有做出一项可以载入史册的发明创造,意味着我们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几乎为零!”

评论:

英国学者的统计是以西方为中心的,他对中国科技发明的历史了解的不一定非常透彻,无形中就会忽略一些中国发明,造成中国的发明数量看上去偏少。

1500年前,中国只有30项重大发明,明显统计的偏少。这位英国学者和张教授竟然说,近500年中国的重大发明数量为0。明显不符合实际,明朝火器发达,应用广泛。明朝燕王朱棣造反时,明军曾使用地雷对付燕军。万历朝鲜战争中,明海军曾使用“火龙出水”(类似鱼雷或者潜射导弹)对付日军。清朝戴梓曾发明机关枪。还有郑和下西洋率领几百艘大船,最大的船长151米,宽60米,造这么大的船难道没有任何技术创新?

不一一列举。

张教授得出的结论:近500年中国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几乎为零。

很难想象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和认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中学生都不会这么说,而这样的话竟然出自北大教授之口。

很简单的道理,是人民创造了历史,人类进步靠的是全体人民的劳动,而不是只靠个人努力,也不是只靠西方国家的努力。

发明家的吃穿都来自其他人的劳动,有了他人的劳动作为物质基础,发明家才能有吃有穿出成果。也就是说发明家的发明与人民是有关系的,人民也是做了贡献的。这也是原始社会发明数量少的原因,因为没有人能够提供多余的吃穿等物资,也就没有什么发明家,更不会发明出来很多东西。

对于明清时期的普通中国人来说,他们种地、织布,做买卖都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当然也是为人类进步做贡献。没有发明就没贡献的观点是不对的。

更何况明清时期,中国与俄罗斯、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都在做贸易。虽然有时候闭关锁国,但贸易并没有彻底断绝。

况且,民国以后的中国人还是有很多发明的。波音公司的第一位工程师就是中国人。

所以,说中国人近500年对人类进步没有做任何贡献,是无知,是污蔑。

二,“东汉的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了造纸”。


实际上,中学生都知道,和瓦特改良而不是发明蒸汽机一样,蔡伦是改良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

三,“1500年之前,全球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各区域之间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一项新技术在一个地方出现,对其他地方的影响微乎其微,对人类整体的贡献非常有限。”

评论:古代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的贡献不是小,而是更大。

很简单,现代人发明空调、电冰箱、汽车等,确实很重要。但是和原始人发明的钻木取火、车轮、石制工具、语言文字等相比,谁的发明更重要?没有原始人的小发明,哪来的现代人?

至于说对其他区域的人没啥影响。我只能说,古代发明人改进了自己的劳动技能,让自己的部落、国家里的人能够生活的更好,就是对人类的贡献。难道非得传播到西方国家才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西方代表全体人类?

所以,以此为根据说中国人在古代对人类的贡献小,根本说不通。

四,张教授还把中国与英法美德瑞士等西方国家做了比较,结论是中国在近500年的贡献比不上瑞士的一个零头。

很可笑。这是最明显的拿中国对比世界,拿中国的最弱的一段时间对比西方最强的一段时间。

但是2008年之前的一百多年,中国人发明了牛胰岛素、青蒿素等,在两弹一星、航空航天等方面也颇有建树,华为等公司在高科技方面也有很多发明创造。难道其中没有任何一项算得上影响世界的重大创新发明?

郑和下西洋路线

五, “我们常说中国用世界7%的可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我们需要问一问:中国何以做到这一点?简单地说,就是大量使用化肥。如果不使用化肥,一半的中国人会饿死。”

人类的发明是属于全人类的。西方人可以使用我们的“四大发明”等古代发明,我们当然也可以使用西方的发明。购买的化肥设备和专利,中国人也是花了钱的,既然是交易,就别说什么感恩。要感恩也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中国感恩西方。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广阔的领土,文明程度不低于西方,发明创造广泛传播,尚且被张教授和西方人说的如此不堪,那我问一句,比中国落后的国家是不是更需要放低姿态,千恩万谢?

“头条网红”金灿荣教授曾说过:在很多公知眼里,世界就是指西方,占人类三分之二的非西方人在他们眼里不是人。国际化就是西方化,与国际接轨就是与西方接轨,外国人怎么看就是指西方人怎么看。

有兴趣的可以搜索这篇演讲稿看一下。

标签: # 中国 # 人类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