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洗澡,这5个错千万别犯!否则疾病找上身

这天气就一个字:热!
稍微活动下就汗如雨下
一天下来浑身黏糊糊的
别提多难受了
于是,洗澡成了大家最喜欢的事
甚至有人一天冲几次澡
洗澡的确是件惬意的事
可其中暗藏着许多健康门道
洗对了养身健体
洗不对甚至可能让疾病找上你
夏天大汗淋漓之后
很多人习惯冲个凉水澡
可千万别这么做
夏天洗冷水澡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
洗浴后头脑清醒
是一种“血管体操”
但其中也隐藏危险
人体全身大汗的时候
突然遭遇外界的冷刺激
会导致心血管迅速收缩,瞬间闭塞
导致心源性猝死
即使没有心脏病史,也可能致命
夏季洗澡,水温应与体温接近为宜
大致在35°C~37°C
夏天洗热水澡
会让身体遇热后出更多的汗
从而达到解暑降温的目的
有的人一出汗就得洗澡
不洗就浑身不舒服
爱干净虽是好事
但洗澡太频繁
会把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
降低皮肤的抵抗力
还会冲走皮肤正常分泌的保湿性油脂
导致皮肤干燥,出现瘙痒等症状
天热时,每天最多洗1次澡
天气凉爽时每周洗1~3次澡
不要太过频繁
有些人劳累了一天
就等着晚上洗澡来放松身心
一进浴室
没有1个小时出不来
这是拿生命在洗澡啊!
浴室不通风
洗澡时间太长
可能造成大脑缺氧
甚至导致晕倒、脑出血、心绞痛等
特别是中老年人
洗澡时间长,很容易出问题
一次洗浴时间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
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
有些人只要出汗
就得用沐浴露或香皂洗澡
其实出个汗而已,并没有很脏
用温水冲洗下就好了
如果长期过量用沐浴露或香皂洗澡
会破坏皮肤原有的菌群平衡
从而降低人体皮肤的抵抗力
导致干燥、湿疹、过敏性皮炎等
隔两三天用一次即可
很多人认为
用力搓“泥”才能把身子洗干净
事实上
这层“泥”是角质层
它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损害
还能防止体内营养物质丧失(尤其是水分)
如果反复用力搓澡
会使角质层过多脱落
从而使皮肤屏障结构减弱
让病菌趁虚而入
最好是隔几天搓一次,并且尽量用温清水
提升阳气,预防感冒
很多人不知道
颈后部的大椎穴是我们身体的“阳中之阳”
全身的阳气都在此处交汇
大椎穴刚好在衣领的上面
是吹空调最容易着凉的位置
因此平时洗澡时要用热水冲洗这一要穴
对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等都有辅助治疗效果
降压通便,改善失眠
三角窝就是我们耳朵部位的角窝
这里有两个穴位:
一个是上耳穴,别名“降压点”
一个是中耳穴,别名“喘点”“便秘点”
经常清洗这里并揉搓
有辅助降压、缓解便秘的作用
还有利于改善失眠
搓揉三角窝时
以感到微微疼痛或者是灼热为度
改善循环系统疾病
腋下也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
极泉穴
洗澡时按揉此穴位
有宽胸宁神的效果
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等循环系统疾病
除此之外
腋下还有很多动静脉血管、淋巴组织
经常搓洗按揉
可增强身体免疫功能
用拇指指腹按揉极泉穴
直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为度
加速循环,缓解疲劳
现在的人每天长时间坐着办公
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
非常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循环
洗澡时用热水冲洗小腿肚
可快速提高体温
加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小腿肚上还有一个“解乏穴”:
承山穴
冲洗时按揉此穴
在缓解肌肉紧张的同时
还能有效消除疲劳感
益精补肾,防止早衰
脚心是涌泉穴
经常用热水冲洗、按摩此穴
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
还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缓解疲劳,促进睡眠
1
血压低时别洗澡
洗热水澡时
水温能使人的血管扩张
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
会发生虚脱
2
酒后不宜洗澡
洗澡时人会出汗
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便会增高
加之热水促进了血液循环
往往容易加重醉酒
加上酒精对皮肤血管的扩张作用
还有可能使人发生虚脱或休克
3
劳累后不宜马上洗澡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
都要休息片刻再洗澡
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
甚至发生昏厥
4
饥饿或饱餐后不宜洗澡
饥饿时洗澡易引起低血糖
甚至虚脱、昏倒
饱餐后洗澡
全身毛细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
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供血减少
会影响消化吸收
5
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
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
此时,身体是比较虚弱的时候
这个时候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小北温馨提示:
60岁后,洗澡注意这些事
老人体力有限
洗澡时带个小板凳
站累了可以坐着洗
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会滑倒
注意防滑
卫生间最易滑倒的时刻是:
迈出浴盆或走出淋浴间的一瞬间
很多老人因此骨折甚至危及生命
最好能在浴室内外各放一块防滑垫
在行走的地方
装上一些可供牢固抓握的扶手
以防摔倒
及时补充水分
洗澡过程中会大量出汗
可导致脱水
因此,洗澡前、后都要喝杯白开水
老年人最好小口小口地喝水
速度平缓,不要过猛
整理/羊角咩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