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记忆】吴亮:淮海中路小学,开蒙之前的时代

01-31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海上记忆】吴亮:淮海中路小学,开蒙之前的时代

摘要:1912年,离开淮海中路650弄3号,孙中山一行前往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50年后,进入淮海中路650弄3号,吴亮开始在淮海中路小学读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幢建筑的用途从宅邸变成校舍,对一个历史人物和对一个普通人,它都扮演过分水岭的角色。

那时候考小学可真容易。

招生按地块划分。负责的老师跑进指定的里弄,问居民要一把椅子,适龄的孩子挨个过来登记一下,就算录取了。但进淮海中路小学要难一点,也真的就是难这么一丁点——因为进入这个学校前,老师要对学生面试。

1962年,在进淮海中路小学前,吴亮被问了十个问题。具体被问了什么,他已经不记得了。但这道仪式却是分水岭,将这所学校和别的学校分开。这之后几年的小学生涯也是分水岭,将他之前和之后的生活分开。

作为写作者,吴亮写他的青年时代,也写他的少年故事,他不吝用最美好的词汇冠名给自己在淮海中路小学里度过的时光,那是即将开蒙之前最无忧无虑的时代。

老校舍

淮海中路小学,现址淡水路93号,校舍原址在淮海中路650弄3号,在吴亮的印象里,里面是气派的老房子和小小的广场。

这老房子来历不一般,在1911年冬,是孙中山曾下榻的行馆。淮海中路650弄3号(原法租界宝昌路408号),约建于1900年至1910年之间,是一幢三层花园住宅,为19世纪末的法式建筑。房屋的主人原属法国人屠榭,建筑坐北朝南,每层有拱门式结构的房间八个,都带内阳台;外立面为砖墙,深灰色相嵌着暗红色;前院和左右两侧都是碧绿的草坪,旁边种植小梧桐树,围着竹篱笆。

1911年末,孙中山在武昌起义成功后,自海外乘英国邮轮“狄凡哈”号经香港驶抵吴淞口,沪军都督陈其美派出的军舰“建威”号进行护航。孙中山在黄浦江海关码头(今汉口路外滩)登岸后,当晚下榻在陈其美为他安排的宝昌路408号行馆。在行馆时,为了筹建“主持对内对外大计”的,他频频约见军政要员和社会名流。12月26日和27日的晚上,孙中山两次举行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讨论组织临时的方案。12月30日,孙中山又主持召开同盟会本部临时会议,修订同盟会暂行章程,发表宣言批评“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言论;这天,他还接见新成立的以“研究广义的社会主义”为宗旨的中国社会党负责人,畅谈革命主张和社会主义,宣布“余实完全社会主义家也”,表示自己“竭力赞成”社会主义,号召“广为鼓吹,使其理论普及全国人心目中”。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