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单穴治病(中)

01-27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针灸单穴治病(中)

6.太阳

【取法】病人取正坐、或仰卧位,在眉梢与目外眦中点外l寸凹陷中。

【主治】⑴急性结膜炎 ⑵偏头痛 ⑶面神经麻痹 ⑷电光性眼炎

【刺灸法】点刺出血,平刺

【治疗经验】

针刺太阳穴治疗急性结膜炎和麦粒肿有的1次见效,一般不超过3次。

操作:毫针斜刺或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按语:太阳穴属经外奇穴。在它的周围有足阳明、足少阳、手太阳和手少阳四条经脉分布,有经穴和经外奇穴10数个环列。临床上此穴主要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今笔者利用此穴,采取以该穴为中心向周围邻经输穴及经外奇穴多向透刺的手法,可大大增强针刺的感应性,激发经气,加强太阳经气的输布和与邻经腧穴及经外奇穴经气的沟通,从而提高疗效。

太阳穴属经外奇穴,太阳透浮白穴是一种穴位之间的透刺法,从太阳至浮白之间经过三焦经到胆经,故此针能沟通三焦与胆经的经气,通则不痛,所以用太阳透浮白方法对偏头痛有一特殊疗效。

注意事项与禁忌: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脑疝引起的头痛禁用。

7.印堂

【取法】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⑴急性腰扭伤 ⑵过敏性鼻炎 ⑶头痛

【刺灸法】平刺,可灸;点刺放血。

8.山根

【取法】双眼内眦部连线与督脉经交点上。

【主治】⑴癫痫 ⑵偏头痛

【刺灸法】推针

要求:山根穴定位必须准确,即在鼻梁根部督脉上,同时在运针时也不能偏离经线,刺激手法要保持相对恒定,以震颤手法使病人感到舒适为度,才能起一腔四窦共振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坚持弱刺激,不能使病人有刺痛等不适之感,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按语:山根穴是督脉经上一个奇穴,它同样具备该经临床上主要治疗头、颈、项部病症、热病、神志病的功能。

该穴所处的部位是一个特定位置,在该穴的下方是鼻咽腔,而鼻咽腔与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有着直、间接联系,所以山根穴实质上是连结一腔四个窦的重要枢纽,故在山根穴施以一定刺激,而这个刺激是以推刮针柄的弱刺激所产生的颤动,通过一腔四窦共振作用,又直、间接地对颅底韦立氏动脉环起刺激作用。所以尽管病人感到局部只是比较轻微的弱刺激,但内在的效应波及范围却相当广泛,达到有效刺激量值,从而改善了脑部的血液循环和功能。

9.三角灸

【取法】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以脐孔为顶点,作一等边三角形,使底边在脐下呈水平,两底角处是穴。

【主治】慢性泄泻

【刺灸法】隔姜灸

【治疗经验】

凡慢性腹泻服药效不佳者,采用三角灸效果良好,多3-7天可愈。

操作:按取穴法标记,以生姜2片厚1分者置穴上,以中等艾炷灸之。一般5-7壮为宜。

10.下秩边

【取法】患者侧卧位,伸直小腿,屈曲大腿,屈膝为130度,胸部稍向前倾斜约10度(体位必须正确)。以髂前上嵴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作为一边,另两边向骶尾方向划一等边三角形,在其两边相交处即为下秩边穴。体胖者可向骶尾方向下移1-2cm。

【主治】尿道痛、尿道炎

【刺灸法】直刺

按语:下秩边穴是师怀堂老中医多年来治疗偏瘫、腰腿痛、肛肠病、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效穴。笔者学习后屡用屡效,对尿常规检查有、无异常的尿道痛均有良效。气至病所是取效的关键,本穴应严格按照要求取穴、进针,感传直达前阴、尿道方可获效。

注意事项:针刺前嘱患者排尿。孕妇禁针。不可久留针,否则可有较强的后遗感。

11.手跟点

【取法】手的小鱼际上(少府与神门之连线上)神门穴下1寸取之。

【主治】足跟痛

【刺灸法】直刺

本篇编辑:邹丽艳

指导老师:曹然 

标签: # 山根 # 督脉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