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为何输掉日俄战争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无疑是一场让全世界都感到意外的战争。新兴的日本如同击败巨人歌利亚的大卫一样,战胜了看似强大的巨人国家--俄罗斯。日俄战争也成为了日本崛起成为新列强的开始,更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十年后俄罗斯在一战中的惨淡。
关于整个日俄战争的分析,各个角度与观点的内容,已经有了不少。今天,我们就先放下国家战略层面与军队武器战术层面。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看看俄罗斯军人在日俄战争中的一些突出表现。
俄军士兵在有工事掩护时 往往表现比较出色
在战争中,俄军士兵在旅顺和辽阳战役中,依托坚固的要塞工事,给日军造成了惨痛杀伤。但只要他们离开了这些工事,就会在野战中表现的脆弱不堪。在黑沟台会战中,日军第8师团长立见尚文中将,就率领着“立见军”,用刺刀冲锋打垮了数倍于己的俄军。那些在日本刺刀面前疯狂逃散的俄军士兵,无疑让战斗民族这个称呼,看上去像一个笑话。
被日军刺刀冲锋击溃的俄军
事实上,俄国在战前对陆军的投入,不可谓不重视。早在1901年,俄国陆军就拥有3.5亿卢布军费。这个数字超过了整军经武的德国和法国,但俄军的战备状况却与高额军费成反比。由于俄国军工体系相对落后,加上贪污腐败严重等问题,导致远东俄军的武器订单,迟迟得不到交付。
为对日作战不利而伤透脑筋的沙皇尼古拉二世
1904年的远东俄军共计订购了246挺机枪、411挺重机枪、240门山地炮与48门速射榴弹炮。但到战争开始,也只交付了16挺机枪、56挺重机枪和128门山炮。其他的订单1样都没交付。大部分的炮兵甚至缺乏普通榴弹,只能使用反步兵的榴霰弹射击。但因俄国榴霰弹质量本身就很堪忧,因此对日军的阵地工事毁伤,效果非常差。
依然以黑沟台会战为例。俄军炮兵在第一天就发射了数万发炮弹,居然没有一发命中主攻方向的沈旦堡。
在泥泞地形上 艰难前进的俄军炮兵
有缺编问题的还不仅仅是装备,俄军人员缺编也同样严重。俄军编制一贯过于臃肿,军队里包含大量非战斗人员。例如数目庞大的参谋、辎重队、炊事班等等。结果,俄军在战斗中,经常只有75%的人员可以投入战斗,甚至更低。而后续赶来的援军,大部分都是临时动员的部队。士兵缺额经常在20%以上,军官缺额会超过25%。
西伯利亚第1军在1905年能参战的人数,甚至降低到了51%。一个220人的步兵连,往往只有100多人能够投入战斗。
正在掩埋同伴尸体的俄军士兵
更糟糕的是,俄军中的很多军官,都是作风极差的酒囊饭袋。但这些饭桶在退役之后,也被编入预备役,继续混吃混喝。他们经常喝的酩酊大醉,借着脾气去打骂士兵,还赖在哈尔滨无恶不作。
既然军官与装备都不容乐观,士兵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这些被戏称为“沙皇的灰色牲口”的俄军士兵,不论素质还是士气,都低落到了极点。不仅经常谩骂上级,甚至还有多次抢劫了数个火车站。
他们平时的训练科目很多都是错误的。有的部队的主官们经常擅自更改战术条例,想怎么练就怎么练。用库罗巴特金上将得话说就是:军官们的战术训练既不扎实也不一致。
俄军的演习经常是纯步兵的“演戏”,并没有炮兵与骑兵的参与。这导致俄军各兵种之间缺乏协同,在战斗中总是乱打一气。俄军第41师在黑沟台战役中,就不顾地形,直接让步兵以密集队形冲锋。炮兵则被拉倒开阔地,直瞄射击。因此,全军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战斗中,俄军更是错误百出,如同马戏团般搞笑。俄国西伯利亚第1军本来接到的命令是,1月27日在北台子一线休息。但俄军并没有在27日之前攻占这里,也没及时修改命令。结果就是第1军,大摇大摆的进入了尚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在准备休息时,遭到突袭,1天之内伤亡了7000多人。
抬担架成为了很多俄军士兵避战逃跑的借口
俄军士兵还经常以帮忙抬担架为借口,逃到后方。很多部队刚被炮击,就开始大面积溃败。甚至出现了9个士兵当着库罗帕特金上将的面,抢着抬1个担架的壮观景象。
糟糕的后勤,更是让俄军减员严重。截止1905年,仅西伯利亚第一军中,就有2228名军官和66785名士兵,因为疾病而无法参战。
很显然,这场战争注定要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在分析战略战术之前,先看看双方士兵与军官的精神面貌状态,就能大致猜到后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