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送给戴相明的壶,紫砂界的高山流水!

铁画轩,是20世纪初设在上海的一家经营陶器的公司,由戴国宝先生所创,戴先生是位刻瓷名手,以铁针凿刻花纹于瓷器,故店号取名“铁画轩”,亦有铁画银钩之意。
20世纪初,戴国宝先生之子,戴相明转向经营宜兴陶器,这才有了与一代紫砂大师顾景舟的因缘。
▲顾景舟携家人及高海庚夫妇与戴相明夫妇一家合影
铁画轩在顾景舟的人生中,是个不可或缺的所在。戴相明是顾景舟非常重要的好友,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经铁画轩而辗转出去。
顾与戴两家更是三代之交,在很多顾景舟的作品与资料中,顾景舟始终以“相明我兄”相称。
▲顾景舟与戴相明合影
当时,顾景舟常常往返于上海与宜兴之间,铁画轩是必到的落脚、会友、中转之地。
在戴相明的穿针引线下,顾景舟拜访了沪上书画名家,先后与来楚生、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等书画金石大家品茗谈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吴湖帆
在高朋满座的吴湖帆家中,这些书画和篆刻艺术大家,非常欣赏顾景舟壶艺的精到。众多艺术家建议将“顾景洲”的名字改为“顾景舟”,寓意为艺海一舟。
顾景舟欣然同意,表示在紫砂艺苑风雨飘摇之中,自己愿为搏击风浪的一叶小舟。
在相互的交流之中,吴湖帆等人看到顾景舟用的印章,不是一流篆刻家所为,觉得与壶艺不相称。
于是篆刻大家来楚生、吴湖帆的入室弟子任书博、赵叔孺的入室弟子王仁甫治印相赠,顾景舟、景舟制陶、景舟、景舟制壶、景舟手制等名家印章辗转交到顾老手里。
对这些艺术家的青睐和关爱之情,顾景舟满心感慨,心存感激,决定为其赠送自己做的紫砂壶。
顾景舟与戴相明先生一起商量,这些壶必须有较大的画面可供书画,请吴湖帆先生书画。他精心构思,用了近二个月时间抟埴了六把石瓢壶。
这六把壶坯,戴相明先生如至宝般运回宜兴,由顾景舟、与其表弟谈尧坤镌刻,后来有一把烧坏了,遂成为五把传奇大石瓢。
▲相明石瓢
2015年匡时秋拍成交价2702.5万元
正面:画风动疏竹 落款湖帆
▲反面镌刻“为君倾一杯 狂歌竹枝曲”
落款:相明先生 吴倩并题
诗句出自白居易《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这五把石瓢壶,一把自留,其余分赠戴相明、唐云、江寒汀和吴湖帆。而这五把石瓢的佳话,没有戴相明的搭桥张罗,雅事实在难以促成。
顾景舟感念戴相明,对他的情谊,也体现在他专门打造相赠的这把壶的中:壶盖款是顾景舟,底款是戴相明
这是在顾景舟从艺多年的生涯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落底款“戴相明”。顾景舟的用意,大概是要表明这把石瓢是两人共同的成果,他要两个人的名字和情谊刻在一把壶里,流传下去。
这枚戴相明的印款,戴家一直以为在文革期间遗失了,而八十年代有一次,戴相明后人戴佐民先生拜访顾景舟,顾老拿出这枚印,交给戴佐民说:“这是你父亲的东西,带回去吧”。对于这段奇缘也算是一个圆满的句号。
▲戴相明印章
1983年,顾景舟的老伴徐义宝得了鼻咽癌,顾景舟带她到上海求医,老友戴相明帮他联系了一家肿瘤医院,当时顾景舟住在上海淮海中学。
自徐义宝来沪治病,戴相民每周烧了菜送来,风雨无阻。这份真情,让顾景舟感佩不已。
▲顾景舟与徐义宝
在淮海中学那段时间,顾景舟做了 5 把壶, 3 把小供春,2把鹧鸪提梁。一把小供春壶与一把鹧鸪提梁,交给了紫砂工艺厂,另一把鹧鸪提梁赠给老友戴相明。
▲鹧鸪提梁
当时顾景舟没有带印章,其印款是将戴相明家中所藏,顾景舟仿鼓壶上的印款,用石膏拓下来,临时充作印章使用。这在他的制壶生涯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顾老于壶底亲自镌刻“相明我兄惠存,弟景洲制于沪上,癸亥春月。”
▲戴相明(左)、罗桂祥(中)和顾景舟(右)合影
一声“我兄”,凝结顾景舟与戴相明数十载的真挚情谊,让人动容。
自古以来都是知音难觅,曲高和寡。顾景舟与戴相明,青年时就已结识,一生皆为挚友,互相赏识,是紫砂界的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