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小王子》中,有一段关于仪式感的对话。
小王子在驯养狐狸后的第二天又去看望它。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
这种仪式感,给自己带来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人,需要仪式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需要某种自我暗示,暗示自己要更认真,更专注,作出改变。
生活中有很多仪式感的场景。
婚礼仪式,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一对新婚夫妇在公众承诺,组建新的家庭,开启人生新旅途。上课时,起立鞠躬坐下,清晰地告诉学生现在是上课时间,需要进入上课的状态了。春晚、跨年倒数,一方面是庆祝,一方面是告诉人们,这一年马上要结束,新的一年即将来临。
生日上为什么要有蛋糕,许愿,吹蜡烛等仪式?在古希腊,人们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在她的一年一度的生日庆典上,人们总要在祭坛上供放蜂蜜饼,很多点亮着的蜡烛,形成一片神圣的气氛,以示他们对月亮女神的特殊的崇敬之情。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疼爱孩子,古希腊人在庆祝他们的孩子的生日时,也总爱在餐桌上摆上糕饼等物,而在上面,又放上很多点亮的小蜡烛,并且加进一项新的活动——吹灭这些燃亮的蜡烛。他们相信燃亮着的蜡烛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这时让过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然后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美好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仪式感这件事上,古代人比我们现在讲究的多:也有用“面”来过生日的,代表“长寿”之意。抚琴需先焚香,喝茶更是过程繁复却自得其乐,好像不做足全套功夫,琴就弹不好茶就喝不香。
仪式有时不只是开始,也是结束。
《老友记》中有一个场景很有趣,三个姑娘决定烧掉前任们的东西,跟过去做个了断,果然很快就等来了帅帅的消防员。
你
为什么我们需要仪式感?有人说,我们需要一些仪式感来提醒,可以把生活过成诗与远方。仪式感相当于开启一个潜意识的“按钮”,不同的仪式,代表着不同的程序启动,按下按钮,发出指示,进入状态。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
早上来到公司,打开空调,打开电脑,接杯水放在办公桌面,坐在椅子上,脑袋空空的,半个小时过后,才慢慢进入工作状态。
午休醒来,上个厕所,刚想开启工作,脑子里还没清醒呢。
下午茶歇时间,和同事闲聊会,再工作时,脑海里隐约记得还有工作忘记做了,但就是想不起来。
这种状态叫做“注意力残留”,从一项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时,注意力还停留在前一个任务中。试想一下,如果你一天中不停地在生活场景与工作场景中切换,你的大脑就处于这种来回“徘徊”状态,这种切换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工作既不高效,休息也不彻底。
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一个仪式感,打开一个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的环境。
比如:创造一个上班仪式
1、吃一个丰盛的早餐
2、清洁办公桌面
3、泡好茶
4、设定好工作番茄钟,
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忙大脑做好上班前准备,将注意力聚集到眼前工作,给大脑一个指令,进入到工作状态。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爱仪式感的,还有不少人认为,即便没有仪式感,日子也波澜不惊地过着。
那么,你呢?
你觉得工作或生活中的仪式感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