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这套「盗墓笔记」完爆流量明星版

01-13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央视这套「盗墓笔记」完爆流量明星版

现在的国产古装剧都中了什么毒?


不要说剧情烂。


光是造型Sir就一眼都看不下去。


《凤囚凰》关晓彤的这个挑战结构力学的发型,要说没有李宁的广告植入我是不相信的。



《朝歌》放出定妆海报,粉丝直接两眼一黑,好好的陈数为什么要头上顶颗摇钱树啊?



就连张叔平担任造型师的《烈火如歌》,也看得人一阵头皮发麻……



还能正经打扮吗?


其实我们真的可以。


不过Sir发现,认认真真真拍的,好像反而没什么人看——


《土司遗城海龙屯》



一个大牌也没有。


但它就是好看。


是时候让被带跑偏的古装剧,见识点真东西了。


央视出品的考古发现类纪录片,分上下两集。


纪录片的主角,是坐落贵州省遵义市的龙岩山巅,一座遗落的城堡——


海龙屯。


201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可不是你老家在的那个“屯”。


片名中的土司,是中国边疆的官职,而海龙屯,即古代边疆抵御外敌的战略工事。


瞧瞧这悬崖峭壁上的关隘。


 

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天梯。


 

长达六公里的城墙。



断壁残垣,也不难看出它曾经的雄伟。


是谁,创造了它?


又是谁,毁灭了它?


两个问题,牵引Sir看完了全片,订的外卖都凉了……


是的,相比于印象中考古纪录片平铺直叙的枯燥,这部《土司遗城海龙屯》特别会:


玩悬念。


不注水,不跳跃,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第一层,识骨寻踪。


纪录片中的海龙屯与其说是一遗城,更像是一具“历史尸体”。


在时间的风化中,只剩下破败的“骨骼”。


但,尸体也是会说话的。


片中的考古学家,就是破解这些密码的“法医”。


他们在海龙囤仅存的残骸中,发现了疑点


为什么,城墙上出现两种不同时期的建筑工艺?



顺藤摸瓜,考古学家在海龙屯的几十公里之外,发现了同样工艺的城墙。


而城墙下面,竟是墓葬。


这些墓葬和海龙屯之间,想必存在着某种血缘关系。


第二层,盗墓笔记。


海龙屯,四周半径30公里以内,有三个成规模的高规格墓葬群存在,其中两个已惨遭毒手。


这个地方发生着真实的盗墓,真实的死亡。



看完《海龙屯》,感觉之前的盗墓剧,都是在过家家。


片中的贵州省考古研究所的高级技工贺军虎,跟洛阳铲打了38年的交道。


看看人家是怎么用这个盗墓神器的。


插,钻,捣。



拔出来一看:


呀,五花土

我当时就认定是墓葬



一开口就知道是老江湖。


啥是五花土?


纪录片里进一步解释:


洛阳铲将地下土层结构原封不动地带上地面,人为扰动过的土壤往往经历了开挖和回填,打乱原有颜色界限,变成揉合多种土层的花土。


涨姿势。


但确定了墓穴位置就能开棺材动土了?


没那么简单。


1956年北京定陵考古就是教训。



当时由于没有保护措施,墓葬开启后,大量坟墓迅速腐败,一些丝织物接触氧气之后,瞬间化为灰烬。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考古队将古墓套箱,空运北京,室内考古。



大写的服气,这才是古墓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三层,顺藤摸瓜。


一座古墓,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这里埋葬的是谁?


还是要从“遗物”入手。


传说海龙囤周围埋葬着无尽的宝藏,这话一点不虚。


历经几百年依然剔透的器皿。



布满云雷纹饰的金杯。



还有梦幻华丽的凤冠。



经过扎实的悬念铺陈,挖出来的文物,才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但,这些文物虽美,但都法证明墓主人的身份。


贵州酸土,导致两个棺椁中,都没发现遗骸。


考古人员在封闭的实验室中挖掘了整整两年,才找到关键性的线索。


在银烛台的碎片上,刻着五个字:


雄威郎制使。


 

《宋史》中记载,被赐以“雄威军都统制”封号的,是在宋代抗蒙青野原战役中,一战成名的:


杨价。



至此,墓穴主人之谜真相大白。


而海龙屯的主人,正是杨价背后的杨氏家族。


据史料记载,公元876年晚唐时期,成为播州首领,杨氏家族自此世守其土,经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更迭七百余年从未失势。


堪称——


流水的帝王,不变的播州。


一部考古纪录片,竟看出了悬疑大片的酸爽感。


有理有据,抽丝剥茧,恍然大悟。


还记得Sir上学的时候,最不爱上历史课,太无聊,一拿起历史书就想睡觉。


当时怎么就没有这些优秀的纪录片?


Sir算是明白了:


历史从来都不无聊,无聊的是那些刻板的讲述方式。



知道了海龙屯的主人,那它又是葬送在谁的手里?


Sir不剧透——是的,纪录片也有被剧透的风险——希望你们自己去看。


《海龙屯》的好看,当然是因为海龙屯本身就埋藏着很多干货。


但Sir更想@那些大热的古装剧们——


能不能学学,什么叫做古朴美?


表现墓室空间,充满电影感的高级光影。



表现战争激烈,干净利落的动作剪接。



其中最出彩的地方,要属服道化的高度还原。


不少网友评价:


这是目前为主服装还原度最高的国产片。



这片光看服装,就能让你看出cosplay的冲动。


士兵贴身的锁子甲。



夫妻结婚时色彩艳丽的明代衣冠。



还有官服身上细致的龙凤图案。


除了高还原度,《海龙屯》还力图重现明代服饰的多样性。


短短几秒的镜头,就出现了十余种形态不同的服饰。


上到达官的飞鱼服,下至平民的六合一统帽,足见其细致程度。



所有这些服饰,都是通过第一手考古资料还原。


很多人会说,现在很多国产古装剧,是架空历史,不必事事考究。


Sir赞同。


但,最基本的审美还是要有的吧。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古装片看不到古,只看得到浓浓的网红风。


从上到下,《云中歌》《宫锁珠帘》……


更不要提那些五毛道具了。


从上到下,《芈月传》《新寻秦记》《极品新娘》


在这方面,《海龙屯》参考的是明代的名画。


《平番得胜图》。


各色的军旗,武器,在剧组的精心制作下,从2D变为3D。


最后成型的服饰、兵器因还原度极高,被当地馆藏。



甚至片中队列、阵法、军帐、传令方式、点兵发兵仪式,都有《平番得胜图》的影子。



别看《海龙屯》这么大的手笔,这个剧组其实也没钱。


许多团队成员自愿降低薪水,自愿跑龙套,为的是将经费花在还原历史的刀刃上。


于是在片场的照片中,经常能看到,片中的士兵乙,片外的摄影师。


这年头,谁走心谁不走心,观众都看在眼里。


B站上,纪录片结尾,弹幕都是感谢的声音。


这样的历史还原值得被拍出来,这样用心的拍摄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对了!国产古装烂剧,你们不害臊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拉灯神丁



标签: # 海龙 # 纪录片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