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怎么管理团队的

01-12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曾国藩是怎么管理团队的


毛泽东有一句话广为人知: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就是我对近代以来的大人物,只佩服曾国藩一个人。他创建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这一事业进行得完满无缺。如果换一个人,不可能象他做得这样好。


曾国藩,中兴名臣,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军事也很厉害。蒋介石对他也是崇拜有加,床头常年放着曾国藩家书、日志等等。

那么曾国藩究竟在哪些地方能让这些伟人所佩服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曾国藩对于团队的管理。

曾国藩创建管理的湘军,战斗力之强,在当时是闻名全国的。湘潭之战,湘军前后六天,十战十捷,一共取得十次胜利,以少胜多,毙敌一万。这场战斗,就是让青年毛泽东赞赏有加。


曾国藩作为一个文人,从没有带过兵,也并非出生在将门世家,何以在最短的时间把一支本是乌合之众的草根团练队伍,捏合成赫赫有名的“湘军”?“无湘不成军”也从此广为流传,而从湘军出身的名臣名将也是人才辈出,星斗灿烂。——这些非凡成就,曾国藩又是如何做到的?

天下的事都是相通的。虽然现在我们说的不是军事,不是带兵的思路,但现在企业的竞争中,何尝不是一种战争呢?曾国藩做事的思路,他的具体做法,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借鉴,包括我们如何创业,如何管理企业。



一、团队管理制度的合理

优秀的管理者需要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制度,把下属的自利行为引导到对组织有利的方向上去。曾国藩一改由国家供养、世代为兵的“世兵制”,在湘军采取了全新的制度设计——招募制,而且是层层招募制。“将必亲选,兵必自募”,每一层上级和下级之间,都知根知底,且有选用提拔之恩。组织内部打通,成为一个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如此,湘军就像一颗大树,“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组织内部全部打通了,人和人的关系也成为一个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人的无为,必须建立在“制度有为”的基础之上。而有效的制度设计,又必须建立在对人“自利”本性的把握上。



二、团队凝聚力的打造

湘军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重视政治教育。曾国藩是一个非常重视精神力量的人。所以曾国藩建立湘军,还有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他非常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一个团队有了精神,有了灵魂,有了凝聚力,这和其他的团队就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此外,作为领导者,曾国藩为军队提供一个超越内部关系的长远目标,使湘军成员持续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为了它而奋斗——而这,正是很多中国企业家需要学习的领导要素之一。



三、用丰厚的利益激励团队

曾国藩创建湘军,在制度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实行厚饷原则。他规定的湘军士兵的收入,每月四两到六两白银,是国家正规军的三倍左右,也比农民务农收入多三四倍。这样高的军饷标准,使士兵能够专心训练,这就为湘军形成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个人发展方面,曾国藩领导下的湘军更为无法走通科举之路的人们打开了另一条晋升之路。只要你有能力,能打仗,能做事,在湘军就可以迅速得到晋升,湘军由此而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那个时代的优秀人才。对于很多湘军成员来说,可以共享湘军发展所带来的机会,是最大的激励因素。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管理思路是非常高明的,湘军日后的成功正是基于这些制度基础。而这些制度基础,正是建立在对失败的绿营的反向思维之上。曾国藩训练湘军,先研究失败的绿营怎么不好,为什么不好,具体失败在那里,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一套避免犯同样错误的制度、方法和系统。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很多智慧,在现代的管理工作中还非常的实用。


身为企业的领导者,你学到了吗?






标签: # 湘军 # 曾国藩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