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保持这7项健康指标,就可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快告诉家里人

01-11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只要保持这7项健康指标,就可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快告诉家里人


“六成心脑血管疾病可防可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近日的一项研究成果,给了不少患者一针“强心剂”。

研究指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约60.5%的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归因于没有达到7项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分别是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饮食、血压、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若日常生活中努力纠正过来,完全可以避免发病。


【7个指标,看看你达标了几个?】


生活方式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并且不像药物、手术治疗一样存在适应症、禁忌症等,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开始、被任何人所利用的“治疗”方法。

1、坚持运动

建议根据自己年龄、性别、体力等不同情况确定运动时间和强度。

一般可多进行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每次坚持30分钟,每星期至少5次,运动后心率加年龄以不大于170为宜。

运动状态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最佳。

2、健康饮食

饮食油腻会导致血脂增高,过多的血脂附在血管上,就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血栓。建议日常饮食要减少摄入盐、糖、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等,多吃低热量且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

如鱼≥200克/周,特别是深海鱼类如鲑鱼、鲔鱼等;蔬菜水果≥500克/天,深色蔬菜应占一半,包括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豆制品≥125克/天,豆类中富含大豆异黄酮,对心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黑豆、四季豆等豆类还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可溶性膳食纤维,能降低胆固醇;茶≥50克/月,养成喝茶的习惯,特别是绿茶,可以使人摄入更多的茶多酚,对血管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特别是绿茶。

另外,健康人每周最好不超过一斤红肉,能控制到6两以内更佳。老年人、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尽量少吃红肉,每周控制2~3次,每次不超过1两。心血管人群最好少吃五花肉、臀尖,因为脂肪含量较高。

3、戒烟

不吸烟或戒烟>12个月。

4、适宜的体重指数

即BMI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 。

中国成年人的标准:18.5~23.9为适宜,24~27.9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一旦BMI达到或超过24,同时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概率会变大。

5、控制血压

血压非药物治疗情况下<120/<80mmHg。

对高血压人群中的“重口味”控制食盐的摄入,降压效果更明显。

6、控制胆固醇

总胆固醇非药物治疗情况下<200mg/dL。

少吃鱼头、虾头、鱼皮,不吃鱼卵、内脏。

7、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非药物治疗情况下<100mg/dL

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胡萝卜、芹菜、燕麦、柑橘等,能延缓肠道吸收糖分。


【将“致病因素”转换为“防控指标”】

“在教科书上诱发冠心病的四大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这次的研究结果,相当于将‘致病因素’转换为‘防控指标’,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得病的人,对健康人群也有警醒作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徐德民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彭峰告诉记者,心内科门诊的病人中,最大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他们都有抽烟的习惯,特别是男性。根据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发布的《2017福建居民健康年报》, 2017 年参与二院体检的福建人(数量待核实)中,接近三分之一的男性有长期吸烟的习惯,其中,每天吸烟超过10支者超过八成。

除此之外,就是血糖、血压管控不好,彭峰说,一些地市来的病人一辈子都没测过血压,更别说测血糖和血脂了。

“福建省应从源头上加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控,提高相关疾病的检测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彭峰说。

但大医院在管控慢性病人上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个时候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的作用。“大医院就好比部队里的特种兵,主要精力是疑难重症,而基层医院更像是侦察兵,在搜集信息、管理干预等方面可以做得更主动,比如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徐德民说。



编辑:小枫

福建卫生报记者:陈坤

标签: # 特别是 # 血糖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