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人害怕结婚

1
前些日子去小姨家小住,虽说是隔着辈分,其实也比我大不了多少。
不同的是,我还在念书,小姨已经工作,并且30出头。河海大学的本科,南京大学的硕士,真真正正的高材生,今在福特公司就职,月入两万有余。无论是学历还是工作都能让很多人眼红。
对的,我的小姨就是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每天朝九晚五的日子过得倒也滋润,在南京打拼了四五年的时间,已有房有车,虽还有房贷要还,公司有住房公积金,倒也没什么压力。
到了周末,跟朋友们自驾游去周边城市玩玩,昆明、西藏、青岛都有她的足迹,苍山百济、江河大川一览无余。都市白领的优质生活大至如此。
小姨家尤为干净,餐厅上的插花,配上空调上的绿植,显得格外温馨,唯独少了些烟火气。小姨爱足球,电视上总放着各种各样的球赛,其实未必是看,听听声音总是好的。
大冰这样说:“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过的生活,愿你我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这样生活的前提必然是经济独立。从小到大,小姨一直都是我努力学习的目标,也不为别的,只想有一天,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在钱的牢笼里,无法出来。
2
然而,一个女人再怎样优秀,到了年龄也会走上被逼婚的道路。
逢年过节,外婆有空就给小姨安排相亲,说是再不结婚,被亲戚们笑话。遇到亲朋好友,总要问问有没有适龄的小伙子,没房也行,没车也行,好像只要是的男的都行。小姨脾气好,只是笑笑,再多的相亲也都敷衍了事。
爱情这种事,并非所有人都能有幸遇到,既然可遇而不可求,那又何必强求。
这些话,父母亲戚又怎可能明白,他们总说,“跟谁过还不是一辈子,女孩子年龄到了,就应该结婚生子,事业再强能当饭吃吗?”
可年龄是到了,对的那个人又在哪里?大家只是不想将就而已。
我也想告别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日子,也许,总有那么一天的清晨:
看到阳光打在他脸上的样子,忍不住亲了上去,穿上他的白衬衫,轻轻的走到厨房,笨手笨脚的系上围裙,煎上两枚流心鸡蛋,上面撒些芝麻,香喷喷的,配上两杯牛奶,几片面包。我想,他醒了一定是惊喜的吧。
可是现在,中午吃食堂,晚上随便找家快餐店,馄饨,面条,米线。毕竟回家,只有冰箱里残存的速冻饺子和面条,对着空气吃饭的感觉实在是太差了。
既然还没有等到那个对的人,那就单着吧。
一个人忍受孤独,总好过同床异梦,还要不停的改变自己来迎合他人喜好。
3
表姐前段时间跟在一起三年的男朋友分手了,她这样跟我说:
“他热爱嘻哈,忠于黑人灵魂乐,我每天要音乐声吵醒还被嘲笑没有品味。
他夜不归宿,夜场酒吧游刃有余,我一个电话被说是不懂事小家子气。好吧,外面不过是逢场作戏,花花世界,何必当真。
他说男人多情但长情,女人专情但绝情,所以你半夜想到初恋依然难受。既然我是次爱,又何必将就。”
很多情侣就像生活上的partner(搭档),至于为什么还没有分开,只是大家都还没有遇到更好的。
当遇到了更好的,没有谁不会放弃原来的,人性本就凉薄至此。
既然这样,那我从始至终为何不一个人生活。
我每天下班,摸索着打开灯,用最后的力气冲个澡,倒头睡去。累吗?怎么不累。可这至少是我想要的生活。
有人说长路漫漫,单身狗只能黑夜作伴。
其实孤独这种东西本就无处不在,即使你结婚了,有爱人有孩子,你就不孤单了吗。
4
曾经一起读书的发小20出头便结了婚,如今孩子都能打酱油了。都说一孕傻三年,身材走形不说,朋友圈都是“男默女泪”。曾经那个为追“快女”烫起爆炸头的叛逆女孩显然已经成了家庭主妇,也不是不好,就是烟火气过重了些,嘴里冒着粗话,谈论的也尽是家常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
相夫教子或许是一个女人应有的归宿,但总归意难平。
父母亲戚说你这么挑三拣四,还要怎样,我只是想有一天,我能兴奋的拉到爸妈面前:“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诺,就是他了。”
嫁给爱情,即使再朴素的生活,也能活得有滋有味。
5
越来越多的女性都在寻求经济独立,面包我有了,你只需要给我爱情就行了。努力了小半辈子,这点要求真的过分吗。
如果爱情都没有,那么到底要不要选择结婚,还真的需要好好考虑。
婚姻本质上是私有制的产物,远古时期,女性为男性提供性与后代,男性则为女性提供食物和安全的环境。于是婚姻制度便产生了。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所有的事物我们都能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我们还真的需要依赖婚姻吗?
对不起,如果你不爱我,请别来打扰我,我一个人也能过好生活。
如果你爱我,恰巧我也爱你,Mr Right,那么余生,还请你好好对我。
作者:紫兮,自由撰稿人,一个用文字记录生活的95后小姑娘,愿在书中寻得心灵的宁静,灵魂得以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