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猫漫画中药 两步掌握柴胡的使用

01-10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苏叶猫漫画中药 两步掌握柴胡的使用

by: 桐君  小英俊  小野姜汁

医学指导:东聿


当年我刚学柴胡时,对它的印象很混乱。


因为,用到柴胡的方子很多,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单单其中小柴胡汤,对应的症状也很多,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痛、或……


当时很难总结明白,柴胡的药性究竟是什么,怎么这么变化多端?

学得久了,才搞清楚,柴胡的药性很简单,无非就是“升散气机”几个字,复杂的是使用方法。就好像工匠手里的斧凿,工具很普通,精髓是手法。

统共来说,柴胡有两种常用方法。



1.外感


柴胡性升散,推动气机向上向外运动,和麻黄、生姜、羌活的发散之性有点像。


既然是升散,医生们自然第一想到的,是拿它来驱散外感邪气了。


虽然书上说柴胡性偏寒,但实际寒热倾向不明显,所以用途很广泛。不管是怕冷、流清涕的风寒感冒,还是干咳、流黄涕的风热感冒,都可以用柴胡。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张景岳的三个柴胡饮,名字简练的丧心病狂:一柴胡饮、二柴胡饮、正柴胡饮。

一柴胡饮用黄芩、生地配柴胡,治发热的外感;


二柴胡饮用生姜、细辛配柴胡,治受寒的外感;


至于正柴胡饮,就是治寒热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了。

但这还不是柴胡最厉害的地方。

感冒发烧这些外感病,有一个特点:传变。

第一天的时候,怕冷、咳嗽、流清涕,这是寒邪在表,喝点温性的葱姜水、麻黄汤,把寒发散出来,就可以痊愈。

第二天就开始嗓子疼、流黄涕、咳黄痰,这是寒邪化热,喝点凉性的银翘散、清开灵,也能痊愈。

第五六天的时候,开始发烧、心烦、便秘,这是外邪入里化热,选个承气汤把它泄出去,也能治好。

(你看,一个小感冒这么复杂)


唯独有这么一种状态,病人恶心、厌食、胸闷,或发烧或怕冷,用发散药不行,用泻药也不行,古人就很形象的称此:“邪在半表半里”。


就是说邪气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既不是发散药能治的表证,也不是泻下药能治里证。

也唯独有一个药,能进这尴尬刁钻的位置,那~就~是~柴胡!

所以,当一个病人说自己感冒了,但用什么感冒药都不管用。如果伴有胸闷、心烦、恶心厌食的症状,不用纠结,这基本就是邪在半表半里,用上小柴胡汤,肯定有效。

可以说,外感初期用柴胡,外感迁延的中期也用柴胡,就是这么全面有效。

柴胡驱散外邪,需大剂量,小柴胡汤原方就用到“半斤”,约是现在的30克,请各位根据病人体质、病情深浅,酌情调整。


如果柴胡减量用,就产生了另一种妙用。



2.解郁


柴胡疏肝解郁,算是家喻户晓的作用了。

肝,类似身体里的交警,或者说是阀门,管着气血的运行,一旦情绪不佳,生闷气、紧张等等,就会令肝气郁滞。

肝气一郁,全身的气血就停滞,特别是肝经循行的两肋、双乳部位最明显,很容易出现胀痛感。

这种时候,就需要用药把郁滞的气血通开。

柴胡性升散,量大的时候呢,可以像台风一样摧枯拉朽,驱除外邪,量小则可以像徐徐微风,通调气机。剂量不同,就有明显的差别。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逆散(和四逆汤弄混的去面壁),先用芍药、甘草,放松全身神经肌肉的紧张状态,再用柴胡一升、枳实一降,全身气血就回归流通了。



3.禁忌


明清时开始流传“柴胡劫肝阴”的说法,但很多医家在实践中发现,并没有很明显的“劫肝阴”,这或许是误给肝火上炎的人用了升散的柴胡,导致不良后果后产生的误解吧。

柴胡主要问题是掌握不好量,肝郁的人应从小量用起(6-9克),你看四逆散,就是打碎了一点一点的吃~

因为肝为刚脏,一下用得太多,容易激起一些副作用,且用量过多,可能令气血疏泄太过,导致腹泻、乏力、肌肉松弛、浑身瘫软等问题,一定要注意。

标签: # 柴胡 # 外感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