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我们逼成“最强韭菜”
这是财小妹的第108篇原创文章
最近,发布一则数据:1-6月,地方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9315亿元,同比增长39.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941亿元,同比增长43%。
土地出让金上涨43%,这一个数据实在让我大吃一惊,在严控房地产的政策下,卖地却依然如此火爆。
那么,哪些地方在疯狂卖地?又为什么要卖地?卖地对老百姓影响有多大?
哪些地方在疯狂卖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50大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高达1.8万亿元,同比上涨39.6%,多卖了5110亿元。
其中,最高的杭州卖地1485.3亿元,同比上涨99%;重庆卖地920亿元,上涨24%;苏州卖地765.9亿元,上涨20%。
值得注意的是,主力部队是来自包括佛山、湖州、常州、嘉兴、南通、徐州等在内的38个三四线,其中广东佛山半年狂揽571亿元,昂首挺进全国城市前五。
当然,北京土地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达25%,上海也呈现负增长状态,广州微弱增长了3.6%。
从金额和涨幅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的卖地规模正进入冷淡阶段,而三四线城市却依然一路狂奔。
究其根本,因为一线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力度过大,没多少地可以卖了,所以卖地规模逐步受到控制。
至于三四线城市,一边在号召去库存,一边却在疯狂卖地,活像一个任性的小姑娘。
我们来看一下,今年上半年部分热点城市土地财政的依赖度。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湖州今年上半年卖地收入为413亿元,是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74%。另外,眉山市、菏泽市、阜阳市、许昌市今年上半年卖地收入规模,都超过了去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可以看出,对地方而言,卖地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可谓是,卖地卖得好,整个地方都可以休息两年啊。
土地是割韭菜的绝佳利器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土地是公有制。
顾名思义,土地公有制意思是指土地由老百姓共同拥有土地。但目前来看,卖地的收入都进了的腰包,可以说,中国唯一的地主就是地方。
经过核算,土地收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占到了50%以上。
房地产相关财政收入,可以说是支撑起国家财政的最关键因素。
我们来看一下从1998年以来,土地出让金的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1998-2017年,土地出让金从507亿元激增至52059亿元,增长102倍。
1998到2017年这20年期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从6.1%增加至34.9%。
为什么土地出让金占地方收入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呢?
这就要从1994年的税改开始说起了。
众所周知,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初衷是要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所以,在这波税改的操作下,利益重新分配,导致富有、地方贫瘠。
其实,我们可以把地方看成一个公司,对于任何经济体,维护资金平衡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为多搞点钱,土地成了地方的“摇钱树”,通过卖地就可以获得大笔的财政收入。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也知道,一些地方,今年上半年的卖地收入就可以比去年的财政收入多得多。
所以,你说卖地是不是一个获得大笔资金的好办法?
地方卖地获得的收入是房地产商支付的,房地产商必然将这些钱以房子的成本方式从买房的人手中收回。
很明显,房价不断飙升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出让金的飙升。说白了就是,房价的背后操纵者不是别人,而是。
另外,与房地产相关的财政收入(契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也是的一大财政收入。
以2016年为例,除了土地出让金3.75万亿元外,与房地产相关的财政收入达到2.49万亿元。
简单来讲就是,高价卖地推进了房地产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和房价的上涨为提供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和房地产商就是利益的共同体。
所以,调控房价不是从根本原因上处理土地买卖问题,而是用各种政策去瞎搞,你说这不是扯淡吗?
当然也不想调控房价,毕竟目前地方债务严重,已经到不了不小心就要破产的地步,自然要推动房价的上涨,来收割一波韭菜。
每当我们看到各大城市房价稍微有点松动、交易量有点下降,就会发起轰轰烈烈的卖楼运动。于是,我们看到一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和2016年的地王现象。
当一线城市房价已达顶峰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在“涨价去库存”的政策上一路狂奔。
时至今日,房价不过万的城市都不配叫做一个城市了。
如果将房价分解为土地转让金、税收、建安成本、公司毛利,通过计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11个城市2015年的房价构成,可以发现土地和税收成本占比为56.8%。
也就是说,我们买一套房子,其中6成是交给国家的。20年来,大家因为购买房子而将大部分的财富贡献了给国家,不可不说很无私。
土地出让金和税费不断往上涨,这才是房价越调控越飞涨的本质。
高价卖地带来的后遗症
谁都不能否认,地方要发展必须要有财政收入,无论是土地的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政权机构维持都需要钱。
依靠卖地获得的财政收入对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健康运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若对土地财政模式依赖程度过大、时间过长,则对经济增长不利。
无须讳言,高价卖地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近年来,房地产盛宴一路高歌,把老百姓的杠杆率提高到顶峰。
数据显示,过去10年,我国居民债务收入比从 18.5% 增长到了 77.1%。
也就是说,你需要拿将近80%的收入来还债,其中大部分是房贷,就算是现金贷、消费贷等都大部分流入楼市,剩下的你还要吃喝拉撒养娃。
如果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给出的数据,那就更恐怖了,他以家庭债务/家庭可支配收入测算,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高达110.9%,已经超越美国。
恐怖吗?这就是说,你每个月赚的钱都不够还债。
另外,今年三四线城市的楼价飙升,但居民收入却没有升高,很多人动用了“六个钱包”买房之后,更是冻结了未来30年的现金流,自然不敢花钱,不敢消费。
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18亿元,去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72369亿元,这么一算,2018年上半年增长仅为4.4%,已是断崖式下跌。
需求端萎缩,整个社会自然就陷入性冷淡状态,很多实体企业就会面临需求终端低迷的问题,从而倒闭。
有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约有100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也就是说平均每分钟就有2家企业倒闭。
更为严重的是,超高的房价也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空间。
7月初,“华为跑了”的消息再次传来。华为的搬迁与深圳近年来屡屡攀升的房价有直接关系。
华为的离开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实体经济如今面临的困局。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依靠货币放水和土地垄断来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文章,说:“房子是给人住的,树不能长到天上去,房价也一样。”
可问题恰恰就在于,每个人都知道高房价扛不起中国经济的未来,但大家骨子里更恐惧的是,现在不买房手头的钱能怎么办,人民币贬值的恐慌已经萦绕在每个人心头。
每个人都更担心房价下跌,因为泡沫一旦破裂,每个人都无法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
每个人都恐慌,但每个人都跟着上车,房价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命脉,更关系着千千万万的家庭。
如今经济下行,焦虑、恐慌的情绪越来越浓,未来如何,我们赌国运能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