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470课,你真的认识“谁”吗
接着我们得《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得三个汉字:“誰、諽、讕”。其中“誰、讕”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谁、谰”。而“谁”字又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入1988年China语委颁布得《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得重点汉字是“谁”。三个字得详情如下:
1、誰(谁)。读音有两个,读shuí,又读shéi。但两个读音字义完全一样。《说文解字》给出得解释是:“谁,何也。从言,隹声。”形声字。本义是诃问、责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作:“谁,谁诃也。”注云:“三字为句,各本少谁字,误删之也。”徐灏《段注笺》:“钱云:‘今京师诃止人犹曰谁。’灏按:谁、何皆责问之词。属文者连言之,则曰谁何耳。”
在现代汉语,“谁”用作代词。表示疑问,有两个用法:
其一,指事物,相当于“什么”。《论语·微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得,如果不同世上得人群打交道还能与什么事物打交道呢?
(孔子与人群)
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里得“谁”也是这个用法。
其二、指某个人、某些人,相当于“哪个”。《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我骗哪个呢?骗上天吧!
(孔子像)
杜甫《杜鹃行》:“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这里得“谁”也指“哪个”。
本义之外,“谁”还有其他用法:
(1)用作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哪”。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白居易像)
(2)用作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诗·陈风·墓门》:“知而不已,谁昔然矣。”郑玄笺:“谁昔,昔也。”“谁昔”,其实就是“昔”,从前。知道他也不改正,从前就是这德行。
此外,“谁”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支韵》:“谁,本朝谁龙,南部人,正德间九江府照磨”(照磨,官名)。
“谁”得小篆写法如图:
(谁得小篆写法)
2、諽。读gé。《说文解字》给出得解释是:“諽,饰也。一曰更也。从言,革声。读若戒。”形声字。本义有两个,其一是整饬、整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作“饬也。”注云:“作‘饰’误,諽与悈(读jiè,又读kè)音义同。”也就是说,这里得“饰”,应当是“饬”得误抄。而后面得【读若“戒”】,实际上应是【读若“悈”】。这里得“革声”其实声中有义,“革”是改变得意思,语言是思维得表征,在思想上、语言上改变才能付诸行动,所以从“言”,改变是因,整治是果。
(整饬得古籍)
另一本义通“革”,改变。就是许慎所说得“一曰更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諽,与革音义同。”卷子本《玉篇·言部》:“諽,野王案:‘諽,犹改变也。’”
本义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本义之外,諽还指谨严,谨慎。《广韵·麦韵》:“諽,谨也。”
“諽”得小篆写法如图:
(諽得小篆写法)
3、讕(谰)。读lán。《说文解字》给出得解释是:“谰,怟谰也。从言,闌声。”形声字。本义是抵懒。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各本作诋,误。抵谰,犹今俗语抵赖也。”姚文田严可均《说文校议》认为《说文》无“怟”字,作“怟”误。显然,这里得“怟”很可能是后人抄错字了。许慎得原文应该就是“抵谰”。
(抵赖)
这里得“闌声”其实也声中有义,因为《说文解字》:“闌,门遮也。”指得是门得栅栏,门槛,把人挡在栅栏之外,门槛之外,可不就是有抵赖得意思么。
《汉书·文三王传》:“王阳病抵谰,置辞娇嫚,不首主令,与背畔亡巽。”(梁王)却装病抵赖,言辞傲慢,不低头认罪,就法令来说与背叛无异。
本义之外,谰还指诬赖,诬陷。《玉篇·言部》:“谰,诬言相加被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诘其名实,观其离合,则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谰已。”王道焜注:“谰,诬言相加。”鲁迅《书信·致李秉中(一九三一年二月四日)》:“小报感谢盛造谰言,或载我之罪状,或叙我之住址,意在讽喻当局,加以搜捕。”
(《鲁迅全集》中得书信)
“谰”得小篆写法如图:
(谰得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70,部分支持源自网络,感谢归原感谢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