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周勤:新婚别妻为革命 宁死不屈写忠诚

【人物简介】
张周勤,又名张行一,化名胡轩,1917年8月16日生,1937年9月加入。1937年冬,新婚燕尔的张周勤耐心说服家人,毅然奔赴延安,并到“抗大”学习。1938年7月,张周勤被任命为十八集团军三原联络站站长,大力支持渭北青年运动,营救去延安途中被扣押的进步青年。1946年下半年,张周勤被陕甘宁边区保安处派到西安从事地下工作。1947年3月29日,张周勤不幸被捕。1947年10月7日,张周勤英勇就义,年仅31岁。
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张周勤,自幼怀揣除旧立新之理想,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大步追求光明的新世界。面对反动派老虎凳、火烤、灌辣椒水等酷刑,他坚定刚毅、大义凛然,始终保持着一位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他的生命只有31个春秋,但是他用生命书写了对党、对人民的一腔忠诚。
记者多方联系陕西史志办等部门,查阅了许多记载张周勤同志事迹的珍贵史料和书籍,仔细翻阅了陕西、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铁血千秋——革命烈士张周勤传记》一书,带大家走近这位革命战士。
初生牛犊不怕虎
怀揣求新之理想
张周勤常和同学们谈到,中国民众备受列强压迫,腐败、社会黑暗、民不聊生,要有“除旧革新”的理想,树立救国救民大志,认真读书、学好本领,使人民摆脱贫困,使国家走向光明……
1931年秋天,14岁的张周勤刚进入小学六年级,冯村小学校长和德育主任压制民主,排挤进步教师,张周勤和同学们十分愤慨,掀起了“冯村学潮”。张周勤是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300多名学生在张周勤的带领下,打着横幅标语,高喊“改革奴隶教育、实行新教育”等口号示威游行。接着,在大家推选下,张周勤等人到教育局,向局长要求尽快补充具有新思想的教师。5天后,教育局派来了新校长和进步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