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反清复明,我只想说-管他妈的!

01-05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我不是反清复明,我只想说-管他妈的!



01


看过《水浒传》的都应该知道金圣叹。

虽然《水浒传》不是他写的,但是他点评过的《水浒传》似乎比《水浒传》更精彩。

金圣叹原名张采,字若采。

金圣叹生于苏州,幼儿时期父母双亡,由姑父姑母抚养。

九岁的时候被姑母送到私塾读书,在那个年代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参加科举考取国家公务员。

而要参加科考,就必须读国家指定教材:《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等等,但是金圣叹偏不,他喜欢偷偷地看课外书——《水浒传》《西厢》的等。

不仅自己不好好读部颁教材,还经常跟自己的同学哔哔:读这些书有个毛用啊,哪有《水浒传》好看呢?【每与同塾儿窃作是语,不知习此将何为者。】

还经常鼓动同学们罢课跟着他一起出去疯,干什么呢?

看别人放风筝,等着人家的风筝线断掉;去野外放火,然后看着燃烧的火焰乐的“嘎嘎”笑。【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看野烧,不亦快哉。】

然而金圣叹虽然很皮,但是架不住人家聪明啊,所以也并没有怎么耽误功课,在学成之后,老老实实的按照姑父姑母的期望去参加考试了。




02


然而,第一次参加乡试的金圣叹竟然考了个零蛋回家了。

当年的作文题目叫《西子来矣》,金圣叹只写了32 个字:


开东城也,西子不来;

开南城也,西子不来;

开西城也,西子来矣;

吾乃喜见此美人矣。


擦,你喜见美人,谁不喜见?

评卷老师都气笑了,直接在考卷上画了一个圆圈,批复了一句话:


美人来矣,可惜你一个秀才丢矣。


顺便取消了他几年参加考试的资格,这叫藐视科举。

有了这样一次教训,金圣叹你该长点记性了吧?

金圣叹很不屑:你才长记性,你们全家都长记性。

恢复了考试资格的金圣叹第二次更绝,那一次的作文题目是《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金同学是这样写的:


金万两,有美一人,夫子动心乎,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


我凑,你以为你是街头舞王啊?

一连气写了39个动,至于为什么是39个,金同学是这样解释的:孟老夫子说过【四十不动心】。

哈哈,你好牛逼啊,金圣叹。

金圣叹一共参加了四次科考,每一次都是成功的让考官气得至少呕出二斤血来。



03


终于,金圣叹把明朝熬跨掉了,顺利的走进新时代,成为了大清的子民。金圣叹发誓不做满清的官——我觉得他也是想多了,考试的资格都没有了,早都被拉入到科考的黑名单了,还当官?

金圣叹经常感慨: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

从此改名为金圣叹。

然而,一个读书人,一个被大家都看好的才子,一辈子考试都过不去,也实在是丢人,于是金圣叹决定再参加一次考试,就是想证明自己:我不是只会浪。

我是有真本事的。

可是,名字都进黑名单了,咋考?

这能难道我们的大才子金同学吗?

不让金圣叹参加考试没关系,我改名还不行么?

于是,金同学又注册了一个小号:金人瑞。

名字改了,不过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这一次金同学决定认真一点,不再皮了——毕竟已经是人到中年了啊,自己调皮可以,老婆娃子咋办?

认真起来的金同学还是很可怕的——第一名,没错,考了个第一名。

第一名的金人瑞同学被指派到去当县长,当了县长的金同学又开始皮了,居然把每天下班时的“退堂鼓”作为自己练习打击乐的乐趣。


做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



04


然鹅,金圣叹也并没有当太长时间的县长,关于他当官的详细记载也并不多见,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在中年的时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许他根本就无意仕途,毕竟他一生中最服气的就是孔子的一名弟子——曾点。

而曾点就是以无意仕宦和向往自由而出名的。

无意仕途的金圣叹却喜欢埋首书本,先后点评了《水浒传》和《西厢记》,就连顺治皇帝看了他的点评都称赞:


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


金圣叹听说后


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


我想,金圣叹【向北叩首】并不是因为顺治是皇帝,而是顺治能理解他,这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只是,这时候的金圣叹还不知道自己在世间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05


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

三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免其职。

朱国治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

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再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后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为哭庙案。

浪了一辈子皮了一辈子的金圣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告别世界,但是,就算是死,也要再浪一下。

快要被行刑之前,金圣叹叫来看押他的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以为他有什么遗嘱要写,赶紧拿来笔墨纸砚,但是怎么也没想到金圣叹指着桌上的最后一段饭跟狱卒说:


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那一年的雪下得早,行刑前下起雪来,金圣叹高声吟了一首诗:


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带白头。

明日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长流。


看到来给他送行的家人面容悲戚,金圣叹虽然也是心中悲苦,但是还装作很轻松,大声说:不就是看个头嘛,对我来说,不过就是清风过颈,没啥子大不了的。

刀光闪处,一代才子金圣叹人头落地。

这时候却从他的两个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好奇的捡起来一看,一个纸团上写着“好”,另一个纸团上写着“疼”。

疼!


东方文明只两句格言:一句是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一句是管他妈的。

——林语堂


清初第一才子很明显是后者!

后者毕竟少,做少数就容易被灭,而且他心中还装着百姓…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