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一场葬礼正在进行
1800年前,在烽燧遍布的库鲁克塔格山脚下。
一场葬礼正在进行。
白色经幡随风上下翻飞,周遭悲痛哭嚎不绝于耳,人们抬着棺材,在悲伤中送走了他们挚爱的亲人。
他们眼中噙着泪水,忍着悲伤,轻轻地为他合上眼睑,同时也为他罩上一个雕刻着他面容的麻质贴金面具。
在合上那块让死者与尘世隔绝的最后一块棺木之前,他们将我,主人最喜欢的红底人兽树纹罽袍,包裹在他身上。
01
我是一件罽(jì)袍,名字就是我地位的象征。如果说锦是汉代时最高级的丝织品,“罽”就是汉代毛纺织业的顶级产品。
我的照片
织工们将红、黄两色毛线交织在一起,通过一种叫做重纬织造的方式,将我制造出来。正是这样织造方式,使得我正反两面花纹相同,但花色互异——表面为红地显黄色花纹,里为黄地显红色花纹,十分奇特。
织工们为了我的容颜也是煞费苦心,他们反复商量,打稿、画底,将最美的元素,毫不吝惜的都用在我的身上,成就了我的盛世美颜:由结满果实的石榴树、四组两两相对的人物和牛羊各一组的动物形象。
红底人兽树纹罽袍纹样
树下那些手持剑、矛、盾呈格斗状的的裸体武士,是希腊、罗马风格,也有人说是古罗马爱神丘比特的形象。那些牛羊动物造型,则是波斯装饰艺术中常见的纹样。
刚被织造出来的我,并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珍贵,只知道大家都很爱护我,给予我最好的护理。后来,当我被放在展柜中,才在前面的标签上看到了我的身价。
他们说那个写下《封燕然山铭》的班固,就曾在信中写过:窦侍中前寄人钱80万,市得杂罽十余张。要知道稍后没多久的崔烈,购买位列三公之一司徒的位置,也才花了500万钱。
02
陪同我一起守护着主人身躯的,还有绣着珍珠的“鸡鸣枕”。
领口、胸前缀有贴金花边的素绢套头长袍。
袜底贴着金箔的绢面毡袜。
丝织刺绣的裤子。
和一个安放主人的箱式彩绘木棺。
这个木棺前后挡板上绘有很多图案。三足鸟象征着日,蟾蜍象征着月,盖板和侧板上绘有串联的玉璧、缭绕的流云。
木棺盖板纹样
这种彩色棺木是贵族独享的。像平民基本上都是将胡杨木槽形棺倒扣在尸体上,再盖上一些野草就下葬了。
作为贵族,主人的葬礼是体面的,我曾看过一个两岁孩子的墓葬,盖在棺木上的野草已经被大风卷走,留下光秃秃的胡杨木,满是悲凉。
另外在主人的棺材上,还覆盖有一张色彩缤纷的毛毯,上面的主体纹饰是一头俯卧的雄狮。狮头侧视,神态和善,满是天竺的韵味。
狮纹栽绒毛毯
03
依稀记得初识主人的那一天,是在西海的最西边,我被商贩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这时店里走进了一位翩翩美少年,他的眼光在店内巡视一圈,然后停留在我的身上,久久不愿离去。
他那挺拔的身材,俊秀的容颜,同样也吸引了我,我已经在想象,如果被他穿上,我将有怎样的惊艳。
我在祈祷,他有足够的金钱,能够买下我……最终,他没有令我失望。
主人是山国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山国成为重要的贸易聚集地,众多商人在这里连接东西。
山国
听主人说,早在大汉时期,山国就是大汉的疆土了,当时从鄯善到车师,或者从鄯善由北道西出,必经山国,而营盘就是中转站。作为山国重镇,营盘自然是热闹非凡。
营盘地理位置图
营盘遗址
不知是家族传统,还是主人自学成才,年纪轻轻的他,在营盘,已经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主人很喜欢和我们说他的辉煌和他家乡的故事。
他说当时的商路,沿着大荒漠分成南北两条线,北边那条线,从敦煌经罗布泊北侧沿着孔雀河下游河岸到焉耆、轮台,我们营盘是商人的必经之路。
这里市场上有当时最时髦的丝织品,也有玻璃碗等宫廷贵族才能使用的器物,还有来自西方的皮革面具、黄金冠饰、黄铜戒指、黄铜手镯等等宝物,应有尽有。
丝绸之路路线图(来源见水印)
每年主人都会在西方和东方奔波往返,带着驼队,带上商品,开启一次次未知之旅,后来我才知道,买下我的那次,他正和一个叫做“大秦”的国家做生意。
那是他最得意的一笔买卖,足足赚了有千金之多,为了犒劳他自己,他将我买下了,正是这个决定让我们有了千年的长久陪伴。
多年的长途奔波和高强度的工作,过多的透支了他的身体,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上好的汤药还是没能挽留他,凛冽的寒风,加速了他身体的恶化。临终前,主人指了指床边的我,轻轻的说了一句,我死后,将它穿在我的身上吧。
就这样沉浸在无边无尽的回忆中。我和我主人的尸骨,沉默在黑暗中过去了千年。
我以为我就会以这样的方式,腐烂,消亡。直到连几十年能听一次的驼铃也再也听不见。
04
公元1995年冬的一天,刺眼的光线将我惊醒。
主人的椁盖板突然被揭开。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如获至宝般的看着我们。
我记得那眼神,跟当年主人看我时的目光一模一样。
刚出土时的样子
他们仔细清理墓中出土的每一件衣服、每一个小东西,记录下它们的出土位置,为他们画图、编号,并细心保存的时候。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考古队员。
当我看到他们查阅史料,结合墓里的随葬品,推测主人的生平经历时,我更有一种遇上知音的感觉:没想到,过了一千多年,还有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在关心着我们。我想张口和他们说我的故事,才发现我是一件衣服,根本无法说话。
1800年的时光,有多漫长,我已经说不清楚了,也许没有人能说清楚,岁月不仅摧毁了主人的身躯,也带走了我的盛世容颜。为了让我能够再现当年的风采,新疆的考古队员远赴浙江,请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技术人员对我进行修复。
纺织品修复步骤
他们首先用手提式吸尘器和棉签,一点一点清除衣服上的污垢;再用红黄两色的布条,一针一线地把破损的地方缝合起来。为了使我的保存更长时间,他们还在织物的后面加了一层背衬。
修复时使用的主要针法是铺针,它能以最少限度穿透纺织品,同时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