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怨”远胜于“以德报怨”!

01-02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不结怨”远胜于“以德报怨”!
《道德经》的奥秘:“不结怨”远胜于“以德报怨”!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难免出现一些小摩擦,而这以“求同化异、以和为贵”的态度慢慢也可以化解掉。但还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原因,不断的和周围人结怨,或许在他们看来,以后都是可以化解的,但这却会有比较严重的后遗症。今天笔者就为大家分享下《道德经》第七十九章。老子在这个章节里告诉我们,“不结怨”才是上策,且远胜于“以德报怨”。

和大怨,必有余怨,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很好理解,也是本章节的重点。老子讲,即使化解了大的怨恨,其实还有余留的怨恨存在。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还有后遗症,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压根就不要结怨,更不要说是大的怨恨了。这也是老子所强调的“无”胜于“有”。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双方结下怨恨,可能一方会考虑用美德来化解它,那么这是最好的吗?在老子看来,当然不是。正如上文所说,即使化解了,仍有余怨,更重要的是也浪费了社会资源。当然,如果你和周围的同仁真的结下怨恨,还是要用美德来化解它,但要注意“不贰过”,最好的方式还是从一开始就杜绝结怨。结怨是负能量,而化解怨恨也只是一项弥补行为罢了。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人——所以圣人即使拿着别人欠债的契约,也不主动讨债。为什么?因为你向朋友或者他人讨债,则避免不了伤和气,即使最后他人还了债务,也“一笑泯恩仇”了,但他人对你的怨恨还是会有,所以老子强调靠他人自觉来还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老子又进一步强调,有德行的人保管好契约,不主动讨债;而没有德行的人则会迫不及待的要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老子眼中,天地是公平的,没有任何偏私的,但会帮助那些善良的、有德行的人,也就是“执左契而不责人”的人。

综上所述,在老子的观念里,有些东西还是没有的好,比如怨恨,所以在交往中,要保持一颗包容的心态,铭记“求同存异”,尽量避免结怨;另外,如果真的发生了可能结怨的事情,则也要“以德报怨”,按照“善人”的行为轨迹行事。

该文素材均选至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内容瑾代表小编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不吝指教!

如希望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百家号:解构经典!

标签: # 怨恨 # 老子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