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城楼上,至今摆放着差点让工匠人头落地的一块土砖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当时有个叫卢福的监修官,想趁修建嘉峪关时捞上一笔,于是就找到易开占说:“你在预算建关用料时可以趁机多算一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点好处。”但生性耿直的易开占严辞拒绝了。易开占告诉卢福说:“我一切都计算好了,用砖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用多少吨灰和其他用料也是有定数的,连一块砖也既不会多用,也不会少用。”
碰了一鼻子灰的卢福说:“莫夸海口,君无戏言,建关用料上若有差错,是绝对要受处置的。”易开占回答说:“若有差错,甘受处置。”卢福拂袖而去。心想这么大的工程,用料能那么精确吗?咱们走着瞧。
易开占和其他工匠们经过长期的辛苦劳作,终于建好了关城。但不知怎么了,最后却还剩余了一块砖没用上。原来是卢福心怀不轨,故意刁难易开占,让人偷偷多放了一块砖。易开占想起了建关前对卢福的承诺。这可非同小可,卢福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易开占灵机一动,把这剩余的一块砖放在了西瓮城会极门门楼上。为了防止有人去取这块砖,他把本层砖的东西两头的两块砖没有坐灰,而是干摆上的,谁要是企图取中间这块砖,脚踩到两边的两块并没有砌好的砖是会摔下来的。
当监修官卢福让人取掉中间这块砖时,易开占大声说:“坚决不能取,这是预先设计好的,此乃定城砖,取掉它全城都会顷刻倒塌的。”卢福闻言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直到现在,嘉峪关西瓮城会极门门楼上的那块定城砖至今仍在,谁也不敢拿掉,谁也不愿拿掉,它一直在见证着那段历史传说。
六百年多年后,现在的嘉峪关依旧固若金汤,威震四方。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雄据万里长城西端终点,背靠连绵的祁连山脉,峭立嘉峪山之麓。
初入嘉峪关,满眼看到的都是土黄色,整个关城就像是用黄土堆起来的一样,但它却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的确,嘉峪关关城主要是以黄土夯筑而成,只有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
走近嘉峪关,巍峨的城楼门额上刻有“嘉峪关”三个大字。门楼上建三层三檐五间式关楼。檐下有左宗棠题字“天下第一雄关”横匾。沿马道登关楼,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关楼一字排开,气势如虹,怎不叫古今人物赞叹!被贬新疆的林则徐途经此关,曾写下诗句:“长城饮马寒霄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雄关”。1837年清朝左宗棠驻肃州时曾修整关墙和关楼,并亲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可惜1931年西北军伐马仲英把关楼拆了,那块名匾也从此下落不明。现在的关楼和仿制的匾是1988年按原样重建。
站在关楼上近观,城楼、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各个雄姿英发。俯视关城内,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关帝庙、牌楼、戏楼等,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
站在气宇轩昂的嘉峪关城楼上举目远眺,东西一片戈壁滩,南北万仞群山,山顶的积雪清晰可见。遥想当年何等凄凉,还有人这样写道: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前面戈壁滩,后面鬼门关。尽管如此荒凉,守卫边关的将士仍有保家卫国的宽阔胸怀,在将军府后堂有一副对联为证:“不悲镜里容颜瘦,且喜心头疆域宽”。
角楼分布于内城四角,形如碉堡。烽火旗在风中簌簌摇摆,昭示着荣耀与威严,这里是当时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俯看脚下,虽然秦时明月已成往事,但明时关城仍在脚下,嘉峪关城墙上的战争痕迹,台阶上一个个下陷的印痕,仿佛又把我们拉回到了古代的战场:那些金戈铁马的影像不停地在眼前晃动,仿佛看到了历代敌人围攻关城、将士们奋勇抵御的情景。将军们骑马出战,为的是身后这片土地的安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诗句让人无法不感叹当年的将士们是在怎样艰难的条件下赢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这些我们后人又知道多少,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祁连雪山迤逦巍峨,浩瀚无垠。数百年来,逝者如斯夫,祁连山如同一个沉默的守护者,与定城砖一起,伴着嘉峪关度过了六百多年风起云涌。如果说长城最东端的山海关守的是山和海的话,那么这最西端的嘉峪关,就是与这祁连雪山、茫茫戈壁日夜相伴,共同经历岁月轮回。
从嘉峪关独特的建筑形态中察觉到,古代战争是原始的,野蛮的,残酷的。不然何来这样独特的防御系统。关内关外那倒塌的一段段城墙,袒露出风化的砖壁;那一个个烽火台,被风雨侵蚀得变成一个个高高的土墩;那一阵阵强劲的天风,夹着黄沙;那垒于白骨之上的铜墙铁壁,曾有几多亘古流传的故事,又留下了几多的悲壮唏嘘。
我看到了嘉峪关前面的一块草地上,有骆驼和马匹在慢慢地走动,这使我想起杜甫《兵车行》里提到的“车辚辚,马萧萧”的悲壮情景;我又仿佛听到了古丝绸之路上清脆的驼铃声。
已经在荒凉中矗立了641年的嘉峪关城楼,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迎着猎猎朔风矗立于黑山和祁连山之间,守望着大漠的孤独,向来往的人们讲述着几个世纪以前,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在悠悠岁月里,唱着古老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