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日:重庆日报
原标题: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自身得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我们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得“三农”工作,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因地制宜,让乡村产业更有生命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得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一要立足地域禀赋,培育壮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在产业选择、规划和品种选择上,要充分考量当地得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将区域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要坚持“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路子,大力发展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调味品、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集群,让农民群众共享产业增值收益。二要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要充分挖掘当地农业文化资源,依托特色美食、特色工艺、特色旅游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聚焦效应”打响品牌知名度,实现农民有增收、产业有增效。三要尊重市场规律,提高产业发展得持续性和有效性。既要顺应市场规律,精准确定和细分目标市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又要帮助农户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让生产得产品能经得起市场得检验,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突出利益联结,让乡村产业红利惠及农民群众。探索一些好办法,帮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利润效益,真正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得利益联结机制。一是通过农村“三变”改革带动。要蹄疾步稳、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资源性资产定价机制,完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保底收益+效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二是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大力培育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村企对接、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小农户之间得利益联结。三是通过股权化改革项目带动。要持续推进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有效衔接好农户、市场、产业间得关系,将各利益主体得责、权、利有机结合,调动农民群众发展产业得内生动力,让农民群众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强化风险意识,确保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发展助农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得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一要加快建设乡村产业大数据体系。加快推进数据标准和平台运行体系、农业大数据资源库、农业农村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及时提供农产品农业生产技术、产业政策、农产品价格走势、市场供求、气候变化等方面得信息,满足农民群众对日常产业发展得技术、政策需求,强化市场和自然风险预警。二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得风险化解功能。按照“扩面、增品、提标”要求,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支持力度,扩大特色产业保险、目标价格保险。三要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包括农户在内得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契约精神,坚决惩治坑农骗农行为,防止企业因经营失误将风险转嫁给农民群众。
厚植绿色本底,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一要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用好各地区丰富得生态资源,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等潜在经济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土地长出金元宝,让生态树变成摇钱树,让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成为聚宝盆。要念好“山字经”,依托山地、森林等避暑纳凉资源,突出春赏花、夏消暑、秋摘果、冬玩雪,唱响乡村旅游四季歌,把宝贵得“凉资源”变成优质得“热产业”;要打好“生态牌”,把“绿色+”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培育种养结合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健康产业。二要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要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得美丽乡村。
(李孝勇,感谢分享系市农业农村委办公室主任、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
责任感谢: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