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软实力支撑(1)
(二○○七年六月/黔西南州委党校)
我先把“创新型国家”和“软实力”这两个概念说一下。二战以来,不少国家在寻求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各种道路。有的国家如盛产石油的国家,它们依靠自己独有的天然资源来增加国民收入;有的国家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从而走上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另外一些国家与这两类国家不同,它们不靠“天”、不靠“外”,而靠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就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这些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三方专利”占全球数量的绝大多数。按照这个标准,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共20个左右。可以说现在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民族国家追求的最高发展目标,中文财经网站价值中国网的专栏作家蓝春锋说:“如今,我们置身其中的商业世界越来越崇拜一个主神,并且狂热地称它是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必要前提。这个受人顶礼膜拜的神就是——创新。人们无限相信创新的作用,这在某些地方已经成为一种信仰,堪比纳齐兹印第安人对太阳神的崇拜。”
去年一月,、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作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也作了讲话。和总理在讲话中提出要用十五年时间,即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有三点:第一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均GDP要从现在的1000美元达到2020年的3000美元。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靠什么?温家宝总理讲“最根本是依靠两大动力,一要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二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均保持9%的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一种资源型、粗放型的增长,现在这种增长方式的局限性和瓶颈状态已经出现,特别是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日益严重。经济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运动员开始跑前一段路的时候,可以依靠肌体力量来支撑前进,但是越往后跑就越没有劲头,就来不起气了。而要一直跑下去,就必须在体内装入一种永动机制,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永动机制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提供发展的无穷动力,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现在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迅猛,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甚至文化、体育的竞争,都越来越集中表现为科技的竞争。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快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第三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依赖性,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技成果转化滞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很低;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缺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综上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
“软实力”这个概念是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它是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约色夫·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阐述国际关系理论时提出的。他说软实力是一种非物质力量,包括一个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感召力,国际声望和外交上的说服力,领袖人物以及国民在国际上的形象、魅力等等。顾名思义,“软实力”就是相对一个国家的人口、资源和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而言。我们以前讲的“综合国力”,是指“硬实力”这个实实在在的物质力量。从今天国际竞争关系来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应该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这两个方面,而且软实力更为重要,是一种带有“根本”性质的力量,因为任何硬实力归根结底源自于软实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某种力量发挥作用的结果,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缘”,佛教就有一个缘起论。辩证法和缘起论认为,没有任何结果不是源自于某种或某些力量的作用,也没有任何力量的发挥而不会产生相关的结果。那么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就一定要发挥某些力量尤其是软实力的作用。最重要的“软实力”有三个:一是制度,二是文化,三是民族精神。下面我就重点谈这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