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辣辣的夏天,哪有时间伤感

12-29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火辣辣的夏天,哪有时间伤感

知乎上有人问:

为什么人们总是“伤春悲秋”,

而不是“伤夏悲冬”?


作者 | 萧玥

本文转自中华文化溯源(ID:gmrbjzb)



下边有人答: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古时候又没有空调,夏天想着怎么纳凉,冬天想着怎么取暖,哪来那么多时间去伤感。

又有人神补刀:冬夏两季还有那闲心的,一定脱产了.

呃,这话说的……




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漫赏春光,流连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何必局促一室之内?品味自然的滋味,亲近自然,投身明丽山水,如画风光尽享生命清欢。怡情自然之乐,遍赏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渊源。


东晋谢公隐于东山而不仕,会稽秀丽山水中,留下他潇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响于林间。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与我情相宜也。”文人墨客总有牵挂心中的山水情怀,山水为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鸣与深长情谊。



投身于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触摸,身处其中,这本身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福楼拜曾写信致女友:“我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惜时如金的世界大文豪竟将晨曦之降视若盛世,按时静赏。原来,当那晨光穿过天幕,仿佛朦胧如蛋壳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鲜纯净的时刻。静坐窗前,那是自然对生命的致礼。


在众多古典名著中,《红楼梦》透过大观园中文艺青年作诗结社的视角展现了各个季节的变换,比如春天是乳燕声稀落花阵阵,秋天是簪菊喝酒吃螃蟹,冬天是赏雪探梅,听那“一夜北风紧”~


清 孙温 绘本《红楼梦》


那么,夏天呢?在漫长的夏天,这些文艺男女青年们都在干什么?反正没有作诗。


《红楼梦》写夏天,是这样描述的:


谁知目今盛暑之时,又当早饭已过,各处主仆人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宝玉背着手,到一处,一处鸦雀无闻。” 


“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宝玉去找凤姐,“只见院门掩着,知道凤姐素日的规矩,每到天热,午间要歇一个时辰的”;


到了母亲王夫人那里,“只见几个丫头子手里拿着针线,却打盹儿呢。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



所谓“无事生非”。


在这漫长的酷热的夏天,人们似乎都蛰伏起来,但对于“无事忙”小哥儿宝玉来说,这沉闷真是要命,必得弄出点故事。


所以,他在这样寂静的中午与母亲的丫头金钏儿戏谑调笑,埋下了金钏儿被逐愤而跳井的因子——故事变成了事故。其后又有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在这样的戏剧性的场景中,夏天总算在大观园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红楼梦》只是一个缩影。在浩瀚无尽的中国文学河流中,随手取一瓢饮,就会与“春”“秋”相遇,但写“夏”的并不算多,而且大多不算很知名。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居夏日》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夏意》


绿树浓荫,石枕竹床,蔷薇石榴,风吹荷香。无外乎这些意象。再豪华一些,比如运气好到了驸马水亭避暑,还有水晶帘,琥珀盏,红果子,冰满碗。但也就如此而已。


清 金廷标 《莲塘纳凉图》


很少直接写真正赤日当头的酷暑,夏天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时间线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内蕴,微妙的情绪,哲学的思考,远不如一提“春”“秋”,就有无数浓郁的情感密码喷薄而出。


什么什么?你说还有那一句,《水浒传》里那句“赤日炎炎似火烧”?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好吧,你赢了。


这首诗还真是不能忽略。这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唱的打油诗。它几乎是粗鲁地直面夏天的真相——夏天可不仅是“公子王孙”把扇摇时吟出的闲情逸致。吴用智取生辰纲,遂成梁山泊好汉揭竿而起聚义的开始。



直面人在烈日下的生存本质——从这个角度说,难怪夏天并不受中国诗词歌赋待见,夏天的热烈,并不符合中国人温柔敦厚的个性,更与中国诗词典雅婉转的风致格格不入。


比如同样写白天之漫长,古人是一句“绿树浓荫夏日长”,岁月静好。到了当代诗人笔下,则是“一日长过一生,太阳的鞭刑/更甚于暴雨/夏日的统治来势汹汹”,摧枯拉朽。



所以,直到1936年老舍写出《骆驼祥子》,我们才真正在中国文学中看到了一次对于夏日的“正面强攻”。那一段后来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在烈日与暴雨下”,酣畅淋漓地写出了夏天的威力和能量,与郁达夫《故都的秋》一起,成为多少人少年读书时对于“北平”这个城市的想象。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烈日之后又是暴雨:



“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三轮车夫祥子在与烈日与暴雨搏斗,其实也是在和自己的命运搏斗。


他输了。


“祥子病了,大杂院里的病人并不止于他一个。”


这一日成为这个三轮车夫命运的转折点。


这一章的最后有这样的句子: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雨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从这时起,中国的文化上,有了关于“夏”的味道。




其实,夏天,在作家笔下,也是十分新鲜的、可爱的。


好久没有感觉出夏日的气息了。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然而,这一切宛若移动过的复写纸,与原有位置有着少许然而却是无可挽回的差异。

——村上春树《且听风铃》




人们可以在一个担子上看到青的红的,带霜的发光的,好几种果品,而小贩得以充分的施展他的喉音,一口气吆喝出一大串儿来——“买李子耶,冰糖味儿的水果来耶;喝了水儿的,大蜜桃呀耶;脆又甜的大沙果子来耶……”

——老舍《北平的夏天》



所有早起的小女孩

都会到田野上去

去采春天留下的

红樱桃

——顾城《初夏》



窗外蝉鸣,树影婆娑。

“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

——方文山《七里香》

标签: # 夏天 # 红楼梦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