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主心骨”在哪里
“热爱生活”似乎成为遥远的绝响,想想周遭的“柴、米、油、盐”的压力,很难用热爱来形容或激励了。或许退而求其次,先“热爱生命”吧,可是想想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简直在摧残生命啊。
生命、生活既然都不敢、不能热爱了,那每天都在忙什么呢?说是“瞎”忙总不为过。人生如此短暂,为何要瞎忙呢?
或许我们多数还处于“生存”阶段。
即便这个生存阶段也会因人而异的。你的“主心骨”在哪里?
天天强调的个性的你,真的有“心”?或许一个“知性”之词就会让你坠入“云里雾里”。
诚然,每个人境遇是不同的,有的顺畅一些,有的多舛一些。已经经历的是无法改变的,甚至根本不需要改变。能做的是对业已有的经历来个总结和提升,化解困惑,加油人生,否则,经历再丰富也是白经历了。
王阳明先生曾说:事上磨炼,一日之内不管有事无事,只一意培养本原。若遇事来感,或自己有感,心上既有觉,安可谓无事。但因事凝心一会,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只如无事处之,尽吾心而已。然乃有处得善与未善,何也?又或事来得多,须要次第与处,每因才力不足,辄为所困,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遇此未免要十分退省,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如何?
所说工夫,就道通分上也只是如此用,然未免有出入。
在凡人为学,终身只为这一事,自少至老,自朝至暮,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得这一件,所谓“必有事焉”者也。
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尚为两事也。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所谓“忠恕违道不远”矣。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若能实致其良知,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所谓未善者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自贼其良知者也。
几百年前王阳明的话为何至今觉得不过时呢?
因为在王阳明眼里,“柴米油盐”这些“人情世故”就是道,就是天道。如今看来“热爱生活、生命”也理应成为每个人的“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