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产业必须着力做大规模
贵州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反复强调,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程中,要“结束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历史”“使山地特色农产品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我们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盯住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精,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在规模化上取得革命性突破。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大规模的生产与协作为前提。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规模”是十分重要的元素。没有适度的规模,就没有规模效应、规模经济。从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律上看,规模是开拓市场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竞争力;规模是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前提,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有加工、仓储、物流、品牌等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规模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规模化生产,是克服小农经济分散性、封闭性、自足性的根本之策。规模上来了,才有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革命性变化。
这些年来,贵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产业发展小、散、弱的面貌仍未根本转变,“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好的不多,多的不好”不同程度地存在。贵州耕地小块而分散,规模化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在“规模”上做文章,必须发扬革命精神,以“脱几层皮”“掉几斤肉”的干劲,在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上下苦功夫、实功夫,下决心把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提上来,决不能让“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历史在我们这里延续。
从全省来讲,重点是把好主攻方向。准确理解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内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生产基地,打造一批有战斗力的“主力军”,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要调优粮经种植结构,坚决打好玉米种植调减硬仗,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提高畜牧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从市县来讲,关键是抓好主打产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落实好“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在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中选择一个品种大显身手,做大规模,形成“拳头”,真正把资源优势转为规模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做不了“全能冠军”,就争取做“单项冠军”;拿不了“单打冠军”,就要与周边地区联合发展,一起拿“双打冠军”“团体冠军”。
从企业来讲,要始终专注于主业。“一招鲜、吃遍天”。主业是立于不败的根本,拳头产品是核心竞争力。要心无旁骛地发展主业,做大做强拳头产品,开发系列产品,占据市场制高点,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切实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协调解决土地流转、融资、保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持续用力把农产品做出大天地,让贵州涌现更多像“老干妈”那样的龙头企业。
从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来讲,要积极加入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在合作社组织下,家家户户方向一致、步调一致、标准一致地种什么、养什么,打造一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形成规模优势,大规模进入市场。农民按合作社的要求种养,销售由企业和合作社去完成。
对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没有规模的革命,就没有产业的革命。我们要顺应历史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把握经济规律,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将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种、大规模养、大规模卖的现代市场经济,奋力开拓贵州农村产业振兴的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