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的禁忌症
讲解:余秋平
整理:顾然* 焦招柱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 太阳病初起,病邪在太阳经,但用过下法,比如感冒用清火通便的药,咽喉疼痛用清开灵、牛黄上清丸等清下药压制症状。但用了以后,伤到中气,表邪乘虚内陷。可以陷到胸腔,则可出现小结胸证、大结胸证;内陷到胃肠,则可出现半夏泻心汤证,甚至桂枝人参汤证。因为体质不同,伤的程度不同,下的层次部位不同,所以可以出现不同转归。 虽然用了下法,表邪内陷,但出现气上冲、气上逆,或者脉促胸满的病人,说明脾胃之气伤得不太重,还没有完全下陷内结,还有鼓邪外出之机,这时候仍然是用桂枝汤。不管是用了牛黄上清丸还是黄连上清丸、清开灵,出现表仍未解,里气伤得不重,仍然有“气上冲”就可以用。 但如果完全没有“上冲”的感觉,没有气喘、气逆,或者气往上冲,表示邪已经完全陷入里,即使有表未解,也不能用桂枝汤,要根据是结胸还是痞证、腹泻等具体情况去治疗。比如表邪不解,发热,同时脾胃虚寒,有下利,光用桂枝汤解决不了,就要用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才行。 “气上冲”是用桂枝汤的辨证要点。比如“喘家作”,老慢支、咳喘的病人,体质比较差,受了风寒,有汗出恶风,同时咳喘的病人,可以加厚朴、杏子,一样管用;如果痰多,又黄又黏,兼有少阳的情况,要加柴胡、黄芩;或见口渴兼心烦、右脉滑大的情况,加石膏就可以了,临床应用上没有那么复杂。 总之,第一要辨有没有“上冲”。第二要辨里气虚的程度,看正气有没有托邪外出的能力,第三辨表邪是不是完全内陷、内结了,来决定是不是用桂枝汤。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太阳病三日”,感冒,邪在太阳经,已经过了三天,但是经过用汗、吐、下,或者用艾灸、温针的办法治疗,病还没好,“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桂枝汤已经治不了了。那怎么办呢?仲景告诉我们,“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说明一个大原则,对这种治混乱的、复杂的疑难杂病,我们只能根据当时所见的脉和症状重新仔细分析了,病在哪个部位,在哪个层次,病机是什么,就随这个病机去治疗。比方说见脉浮,这说明还有外透之机,就当从表治。一见脉沉在里,这个病就只能从里治。怎么观其脉症,知犯何逆,仲景都举了很多条文,很多篇幅都在讲,结胸证、痞证,都是治坏了的病。 我们来看了一个病人,他有糖尿病、前列腺炎、早泄、阳萎、失眠、胃胀、反酸、烧心、荨麻疹等多种疾病,其中,最痛苦的就是荨麻疹。他有脉浮,两手都浮,荨麻疹,身上痒,这是邪在表,还可以从表治;另外还有前列腺炎,小腹胀,小便不利、滴滴哒哒、泡沫很多,口渴,多饮,膀胱也气化不利,五苓散证嘛;另外两手脉浮弦,左关脉浮弦比较有力,细和弦,心烦易怒,口干苦,肝气郁。肝郁犯胃出现胃胀反酸,气往上顶。左关脉细,肝血不足,是四逆散加左金丸。辨证的前提是要把相关的要素搞清楚,这个病并没有进入少阳,出现烦躁等症状,是因为他的心情造成的,是厥阴肝经的病,不是少阳胆经的病,所以这时可用四逆散加左金丸解决他的肝郁,这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的辨证过程。 “桂枝本为解肌”,桂枝汤本是解肌的药,不是解表的药,仲景用词很精、很到位,条文里反复讲桂枝汤“解肌”。为什么不叫解表?高烧、无汗出,是表闭,所以麻黄汤叫解表。而桂枝汤证毛孔张开,有汗出,表没有闭,是解肌肉层次里的营卫不和,所以叫“解肌”。桂枝配芍药,治疗肌肉层次,调和营卫,生姜配大枣是温胃,温腠理,蒸腾发汗,甘草扶助中气,所以桂枝汤外能解表调和营卫,内能调肝脾。从表来说,它温胃散寒,温复中焦之气,扶正解表,温腠理,解肌祛风;从里来说,可以从调和肝胆脾胃的角度去理解。 “若脉浮紧者,发热汗不出”,脉浮紧,脉浮在表,紧是寒,表闭了所以汗不出。虽然见发烧、脉浮,但是汗不出、脉紧,说明它是伤寒之邪把表闭了,这就是要开表、开毛窍,所以用麻黄汤,不能用桂枝汤。桂枝汤治的是皮毛之里的肌腠、营卫的层次,“不可与之”,用了之后只会加重里热。风寒闭表之后,非常容易化热,加桂枝、生姜,特别容易化热进入阳明,所以不可与之。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这里的“识”,读作“知”。这个基本原则必须记清楚,千万不要错用、误用,解肌不解表,风寒表闭了的病人是不能用。那么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桂枝汤呢?“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虽然是太阳伤寒,但是经过发汗,表皮毛已开而病没好的病人,是可以用的。所以,如果太阳病有汗出、恶风,虽然是起病太阳伤寒,一样可以用桂枝汤,但是不汗出,脉浮紧是不能用的,这是原则。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酒客”就是长期饮酒的病人。因为酒是辛温发散的药,所以“酒客”有个特点,喝酒的时候,容易出汗,脸红脖子粗,心跳加快,但酒气散了之后,湿气独留,湿邪内存。 历代医家解酒,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发汗,趁酒劲上来,通过开表发汗的方法,把酒气发出去;另外就是利小便,为了祛湿。重点是利用发汗的方法,上焦得开,津液得下,上焦、毛窍开了之后,津液也容易下走,水湿就下流,所以酒劲就容易解。根据体质不同,李东垣有个葛花解酲汤,把发汗的药、利湿的药、和胃的药放在一起。所以酒客得了风寒感冒之后,哪怕是太阳中风证,一般的也不用桂枝汤,因为桂枝汤药用辛温,且没有祛湿的药,与证不符。如果酒客得太阳中风,怎么治疗呢?以我的体会,一个是看他的病在哪个地方,如果有膀胱气化不利,可以用五苓散,再加上荆芥、防风、葛根、葛花等等。如果确实是典型桂枝汤证,舌苔腻、小便不利,我们加上祛湿的药在里面也可以。单用桂枝汤容易生湿,“以酒客不喜甘”,是因为有湿,湿浊滞留、湿浊中阻,容易出现三焦气化不利的特点。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 仲景发现有这么一个规律,凡是吃桂枝汤容易吐的人,其后必吐脓血。服桂枝汤容易吐的人,要么邪传少阳,少阳有郁火,要么传阳明,阳明有热。为什么阳明有热我们会用桂枝汤呢?因为阳明热的病人它有自汗出,而医生把这个里热自汗出当成表未解、营卫不和。“其后必吐脓血”,因为桂枝汤以温脾胃的药为主的,所以会加重胃热,这里的“吐”就表示胃热已经重了,本身没有吐血,也被治成了胃热吐血、吐痈脓的病情。总之,这条提示有阳明胃热,或者少阳胆热的病人,不可以用桂枝汤,这一点请大家务必要注意。 所以,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一般对症、对病机的药,病人喝的时候很顺口,很好喝,很舒服,但如果这个方子吃下去,不怎么对口,恐怕病机不对,至少是有个病机没兼顾到,可能有不顺的药。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可以看到,桂枝汤的应用虽然广泛 ,但也有适用症及禁忌症,请大家在应用时,还需谨慎,以免误治。
*顾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
请注意:
我们将陆续推出余秋平教授的经典讲座实录,请予以关注,请予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