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匹的数量与质量几乎关系到大唐帝国的兴衰

12-26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马匹的数量与质量几乎关系到大唐帝国的兴衰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八·唐纪四》


 

李世民于公元620年8月率领50000人的军队,从山西向洛阳进发,执行摧毁河南王世充势力的作战计划。一开始,王世充的郑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不过到了公元621年,王世充亲率军队发起一次重大反击,使带兵巡行营地的唐军将领屈突通、窦轨遭遇了失利。


此时,李世民亲自率领一支军服与盔甲均为漆黑色的1000名精锐骑兵前来增援,与王世充前来迎击的郑军骑兵展开了激烈的骑兵战。最终,李世民大败王世充的骑兵,俘获王世充的骑兵将领葛彦璋,歼灭和俘虏了6000多人,王世充溃逃回洛阳城内。

 

李世民率领的这支部队就是唐军最精锐的骑兵:“玄甲军”。

 

唐军非常重视骑兵发挥他们的威力,骑手胯下的坐骑质量与数量非常重要。唐帝国是继汉帝国以后第二个非常重视“马政”的中原王朝。从李渊时代开始, 唐帝国的统治者就认识到骑兵的重要性。他把从突厥获得的2000 匹战马以及从赤岸则(今陕西大荔西南、渭河北岸)获得的3000 匹隋马,移至陇右,开始了马政建设。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更是在此基础上大兴马政。他挑选贤能,破格重用精通养马的降将张万岁,让其担任太仆少卿之职,专掌监牧养马24 年之久。至唐高宗时代的664 年左右,监牧马匹增至706000 匹, 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养马数量之最,甚至都超过了汉武帝时代的军马数量40 万匹,这还不算军镇、驿站、闲厩的马匹。

 

这些成果,充分保证了唐军骑兵的马匹供应。不仅如此,大量的马匹使得大量唐军步兵也能骑乘军马,提高了机动性,能与唐军骑兵一起组成远征军长途奔袭,使得唐帝国的“长臂”威力在多次对西域的征服中有所体现。


在唐帝国,马的地位是空前的。值得注意的是,马的数量与质量几乎与唐帝国的兴衰同步。

 

唐三彩中的骏马,显示当时马匹非常高大强壮


唐太宗至唐高宗统治中期,唐帝国的疆域在不断扩展。在630 年李靖灭东突厥汗国之后,639 年,侯君集征服了高昌国,645 年, 唐军又灭薛延陀,647 年,攻破龟兹,657 年, 苏定方率大军灭亡曾经强盛一时的西突厥汗国。668 年,名将李勣与薛仁贵又灭亡了曾经给隋朝造成重大军事损失的高句丽。这个阶段除了在青海与吐蕃发生拉锯战外,唐帝国几乎战无不胜。

 

然而在唐高宗统治后期,即武氏逐步掌权的时期,公元664年,马匹专家张万岁被免职之后,唐帝国的马匹储备“潜耗太半,所存太寡”,武则天即位至唐玄宗开元初年,牧马仅存二十四万匹,可谓马政中衰。加之武则天女皇执政期间,国内因政争倾轧,军事力量在这个时代受到了削弱。契丹在北方反叛,而突厥人默啜通过打击契丹势力得以兴起。之后,默啜的后突厥势力逐步脱离唐帝国的控制,连续侵袭与劫掠唐帝国的国境,并经常击败唐帝国军队。

 

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虽然府兵制度没有恢复,但整顿马政又一次被提到日程上来。唐玄宗选拔“奉公正直,不避权贵”的王毛仲担任检校内外闲厩并知监牧使,以精通养马的张景顺(张万岁的孙子)为副职,专职马政,其下又置“明闲牧马者”,担任基层监牧官吏,从而迅速恢复并提高了马政机构的效能。然后他又重新启用张万岁的旧令,恢复了原来行之有效的养马法规,马政又出现了复兴局面。至公元725年,监牧马匹又恢复了到了430000匹,较为满足了唐军的需求。

 

唐玄宗时代,唐帝国的统治者对马政最大的贡献就是大量成功引进中亚地区的优秀马种,“即杂胡马,马乃益壮”,从而极大地提升了马匹的质量。根据考证,引进杂交的应该是古哈萨克马(大宛马属于古哈萨克马)。这些马种,放到同时代欧洲或西亚也是优良的马种。《唐会要》一书对这种情况也作了详细的描述:“康国马,康居国也,是大宛马种,形容极大。武德中,康国献四千匹,今时官马,犹是其种。”也就是说,汉武帝时代非常重视的西域良马资源,在唐帝国成为官方的标准马种。此外,唐帝国还从各周边羁縻府地区引入大量突厥、契丹、奚族的良马。因此,唐帝国成为当时较为成功地引入当时世界上顶级马源,并大范围饲养的养马业强国。

 

唐代具装重骑兵俑


唐帝国的军事实力也同样在这个阶段得以恢复。将领郭虔瓘在北庭都护府附近击败之前威胁唐帝国的后突厥默啜,玄宗也随即派遣大军征讨。默啜可汗势力削弱后,于716年被铁勒部人杀死。至公元744年,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再次击败后突厥,后突厥首领白眉可汗被杀死,后突厥政权随即灭亡。

 

唐帝国中叶的唐军较初期装备更好、盔甲更重,虽然军马总量少于太宗时代,但数量仍非常庞大,且质量更高。步兵较之前期也装备更佳,甚至有集群使用巨型长刀“陌刀军”这样的突击型重装步兵出现。他们由著名的“陌刀将”李嗣业等人指挥,也在西域战场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比如在阿富汗地区,唐军攻克吐蕃控制的险要地形“连云堡”的胜利。

 

公元755—763 年,曾为唐帝国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后继者史思明发动了叛乱,即为著名的“安史之乱”。规模巨大的内战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沉重地打击了唐帝国。虽然七年之后,安史之乱被平定,但唐帝国最强大的骑兵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安史之乱晚期,骑兵与马匹资源的巨大消耗尤为明显。《新唐书记载》,平叛名将李光弼在河阳决战对阵史思明主力叛军时,他问诸将:“‘贼阵何所最坚?’曰:‘西北隅。’召郝廷玉曰:‘为我以麾下破之。’廷玉所将步卒,请骑五百。与之三百。复问其次,曰: ‘东南隅。’召论惟贞,辞曰:‘番将也, 不知步战,请铁骑三百。’与之二百。乃出赐马四十,分给廷玉等。”可以看出不仅唐军本土将领郝廷玉,连擅长使用骑兵的番将论惟贞都仅被用来指挥步兵。只有在紧要关头发动决定性攻击时,主将才将骑兵派遣给冲阵将领,且还都打了折扣。这个记载心酸地说明了,唐早期与中期骑兵的豪华阵容已经不复存在。

 

名将郭子仪的铁甲重骑兵护卫(由于是宋人所绘因此马铠是宋制而非唐制)


安史之乱后的唐军,实力已经无法与帝国前中期的军队相提并论,但依然坚定地从乘虚而入的吐蕃军队手中暂时拯救了这个帝国。但对于西域,对于这个连接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枢纽,后期的唐帝国已经无力延续其控制了。中原王朝未来将长期失去重要的西域地区—这不仅是连接中亚、西亚等先进文明的贸易与信息通道,也是重要的良马产地。

 

汉武帝开启了对骑兵建设不懈努力的时代。与此相似,同样作为一个本土原有马匹质量并非特别出色的中原王朝,唐帝国在骑兵建设上的成就是非常令人惊叹的。唐军重骑兵的装备、训练与规模在帝国早期与中期达到了世界上的顶峰水准。7 世纪初期至中期可与拜占庭帝国、波斯萨珊帝国并列,而8 世纪中期也可与阿拉伯帝国并列。

 

但是,安史之乱却让唐军重骑兵退出了世界巅峰的序列,而唐帝国的灭亡则宣布了这个时代的结束。这也标志着自汉至唐的古典时代,中原本土重骑兵称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本文摘自 战场决胜者006《重骑兵千年战史(上)》


标签: # 帝国 # 骑兵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