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艺术,叫留白!
留白是以“空白”为载体
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
极具中国美学特征。
诗文有意在言外;
音乐有弦外之音;
戏曲中有虚拟动作;
绘画中有计白当黑……
【中国画留白】
▲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 牧溪《莲鸟图》
中国画留白讲究“画鱼不画水”、“画山不画云”,三笔两画,神韵皆出,简洁干净,下笔如神。达到“沉默是金”、“以少胜多”、“无声胜有声”的妙处。看一幅画,看它的留白,可以看出主人胸中的丘壑,境界的高下。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以无胜有,以少胜多。
▲马远《寒江独钓》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一舟,一渔翁,无水。读来烟波浩渺;清八大山人,石涛的画,大部分是空白,空灵虚幽,如散僧入圣;板桥画竹,稀稀落落几笔,风骨顿出;齐白石画虾,虾透明,无水,满纸水汽淋漓;徐悲鸿画马,马蹄飞驰,满屏风的速度。这都是留白的效果,说了,但不说透,任你去遐想。
▲八大山人 游鱼图
▲清 石涛 松风涧水图
▲郑板桥 墨竹
▲ 齐白石 虾
▲ 徐悲鸿 马
▲ 吴作人 金鱼
▲ 吴冠中
【书法留白】
书法也讲究留白,虚与实,缓与急,轻与重,浓与淡,刚与柔,走与停,沉着与痛快,飘逸与厚重……矛盾着,对立着,统一着,和谐着。
名家行草,字与字,大小错落;行与行,跌宕起伏。书中点画、线条把空间分割成无数黑与白。黑白巧妙地分割、晕染,便有了山水浮云的意趣。徜徉其间,可见满纸烟云,乱石危崖,山涧清泉潺潺流出;可见行云流水,游龙走蛇,老树枯藤,迤逦其中。
王献之《中秋帖》
鲜于枢
董其昌《行书七绝诗轴》
王铎
文徵明《前赤壁赋》
【篆刻留白】
金石治印,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墨,奇趣乃出”。齐白石的镌刻,大气纵横,酣畅淋漓。汉代的镌刻,古拙质朴,又不失灵动。布局,要疏密兼有,古朴厚重与飘逸灵动兼得,方为上品。过于均衡,则死板;过疏,则散;过密,则堵;要如经营山水园林一般,纳天地万象于方寸之间。
书画印的留白,讲究巧拙相生,于无为处有为。譬如一大片旷野中,猛然一座奇峰,拔地而起,叫人惊艳,平中见奇。又譬如奇峰迭起,高山顶上,突然一个天湖,明净,澄澈。见了,叫人激动得忍不住掉下泪来。
△字亭吾号心盦(王孝煃刻)
△随安室(溥侗撰写边款、何墨刻印、黄少牧刻边款)
△安处斋(黄少牧刻)
△孙文之印(彭丕昕刻)
△谭延闿印(钱瘦铁刻)
△延闿书画之章
△魏家骅印 梅村
△希达长寿(王福厂刻)
【摄影留白】
摄影中的留白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取舍的过程,即如何使画面看上去更加简洁有力,富有意境。在绘画中,其成画的过程就是做加法,因为你要在原先空白的纸上一笔一笔地累积出一幅画作来;而在摄影中,做的更多的是一种减法,将画面中许多的干扰因素剔除出去,使主体更醒目。
【建筑留白】
中式建筑的精髓之处,在于空间的留白之美。每每行走于中式建筑之中,除了感动于它的人文情怀外,就是沉醉于这种留白的搭建,是给一个空间的尺度。
如果说红砖彩窗是中式古建筑的“意料之外”,那么粉墙黛瓦则是它的“情理之中”,黑白灰的构成似乎在传达一种人生境界。当时过境迁,一切经过岁月的洗礼,发现留下来最珍贵的还是一种纯粹。
【家居留白】
如果把中式设计文化臆想为一幅巨幅的泼墨山水,那么这幅山水画最为出彩、最为精髓之处莫过于空间的留白之美。
我们常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多余的造型与装饰容易给空间带来杂乱的感觉。在布局上失去了灵动与简约,会显得死气沉沉。元素越少,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周围的留白面积更大,空间感就会越明显。而有了“少即是多”的留白效果,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