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生活因志愿者奉献而温暖
“爱心赶场”志愿者为渝州路街道居民提供按摩服务。 受访者供图
像树根一样触及基层,九龙坡区涌现出越来越多像“黄桷义工”这样践行黄桷树精神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大街小巷,他们的足迹遍布偏远山乡,哪里的群众有需要,志愿者就会及时出现在哪里。九龙坡建设“志愿者之区”,努力构建与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全民参与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同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全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机关工作人员带头当志愿者,目前在“志愿九龙坡”信息平台上,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25万余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总数20%多。全区111个社区,共有以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红岩志愿服务队、金牌调解队、“爱驻夕阳”爱心小分队、常青藤项目策划小组为代表的各类特色志愿者队伍200余支,已建立五色志愿服务队、黄桷义工、黄桷树青年社工发展协会、生命花健康援助中心、暖杨志愿者协会、四海救援、爱传递等46个专业志愿团队,常态化开展“暖冬行动”、“爱心赶场”、青春汇、女性学堂、“四点半课堂”、“七彩乐园”学外课堂、“亲子嘉年华”等多个品牌活动。
贺大姐办聊天室排解老人孤独
贺明凤是黄桷坪街道新市场社区的兼居委会主任。5天前我们来到这里时,她桌子上同时摆放着4个手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个手机是我的,另外3个是我们开展卫生巡查时专门用于拍照的。另外几个同志在休假,手机就交到我这里来了。”新市场社区紧邻成渝铁路线,贺明凤经常带着社区居民义务参加沿线清洁行动,其中不少人都是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2005年,“黄桷义工”将志愿者与帮扶对象一线牵,架起了社区邻里团结友爱之桥。2006年春节,贺明凤在走访孤老张婆婆时,老人说,现在屋里的“伴儿”就是她养的一只鸡,过年也舍不得杀。贺明凤深受触动,她从电视连续剧《闲人马大姐》中获得灵感,并很快创办了“贺大姐聊天室”,专门为孤独的老年人排解寂寞,同时帮助邻里解决纠纷。
2011年7月,她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位长期居住在铁路三村177号4楼的中年妇女,患重病多年,老公户口在四川绵阳,儿子6岁了,马上要上学,因为没有户口报不了名。贺明凤知道后,主动和派出所联系,后来派出所把这件事特事特办,答应把她们母子的户口上在辖区内的亲戚家里。孩子的户口和读书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在贺明凤的带领下,新市场社区发展了一批服务群众的志愿者,深入开展爱心时间、爱心呼唤、爱心家政、爱心抚慰、爱心医疗等特色服务。
“黄桷义工”成为志愿服务名牌
“黄桷义工”产生于黄桷坪街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黄桷树是重庆的市树,无论扎根何处总能蓬勃生长,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
在黄桷坪街道,像贺明凤一样乐于助人的热心人很多,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唐家湾社区居民陈敏就是一名优秀代表,50多岁的她是一名在册的“黄桷义工”。虽然因意外导致右臂缺失,但陈敏从来不因此而自卑,她积极投身公益,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树立信心。她找到社区学校,希望能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社区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对残疾人进行手工绢花制作培训。陈敏积极鼓励残疾人加入手工绢花制作培训队伍,学习手工绢花艺术品制作,充实自己的生活。随着培训班学员数量不断壮大,他们的手艺也逐步提高,大多数都能独立完成手工绢花制作。为了进一步推广残疾人的手工绢花作品,陈敏又联系黄桷义工群的志愿者,准备给手工制作中心开设微店,所得收入扣除成本后,悉数纳入黄桷公益基金,用于帮扶更多孤老、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
2012年“黄桷义工”被表彰为“全市十佳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协会主席龚仕平被评为“全国百佳优秀志愿者”、“全国五星级志愿者”;贺明凤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立业标兵、“重庆好人”;爱心义工陈敏被评为重庆市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李秋华在第四届红樱桃“冬日针爱”志愿行动中获得“最美编织义工特别奖”……
吸引越来越多志愿者参与
对渝州路街道9个社区的居民来说,每个月的10号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当天可以参加“爱心赶场”。所谓“爱心赶场”,就是把零散的社会志愿服务集中整合在一起,为居民提供爱心义剪、口腔检查、常规体检、足疗服务、法律咨询及以物换物等志愿服务。
渝州路街道辖区人口众多,残疾人、老年人、困境群体也不少,需要社会关爱和帮助。“爱心赶场”志愿服务项目于2015年由渝州路街道提出,该活动旨在以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举措,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多元化。居民根据需求自主选择服务,不花一分钱解决简单的实际需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无偿的爱心便民服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联合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爱心赶场”全面推广,目前已开展1年多,累计有110余家爱心商家参与,服务辖区1万余人次。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