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预防性侵从3岁帮孩子建立“男女有别”边界意识!
疫苗事件的风暴席卷全国后,一轮新的风暴登场,性侵事件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你方唱罢我登场,从疫苗到性侵,每个事件分分钟都能挑动家长敏感的神经。
先放一组数据
●加害者
仅有6%的强奸犯被关进监狱,23%的强奸案中加害者与被害人关系比较亲近,3%是受害人亲属,38%的加害者是被害人的朋友或熟人;
● 受害者
在性侵案中,15%的受害者年龄不满12岁,29%的受害者年龄在12-17岁;
● 儿童性侵
近四年,全国共审理性侵儿童案 10782 起,据估算,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隐案比例”是1:7,也就是说,每1起进入司法的性侵案背后,是7起没有曝光的性侵事件,是7个无助的受伤灵魂。
然而,在性侵事件后,最伤人的往往是舆论对受害者的反向责难。
电影《嘉年华》中,小文妈妈得知女儿被性侵后,第一反应是给了小文一巴掌,然后撕碎了小文的裙子,剪短了小文的头发,似乎小文穿裙子,留长头发才是她遭受性侵的原罪,这种种表现,竟然是对女儿的一种厌弃。
站在本次性侵风暴中的章文,在回应中写道受害人在大学时就换过好几个男朋友,蒋方舟也交过众多男朋友,易小荷经常出现在酒局上……
以此论调,他试图将错处转移到几位受害者行为的所谓「不正当性」,以此证明自己实施性侵行为的「正当性」,果壳网发文说,支持着他们这种原罪转移行为的,正是一个「默许性侵害、怀疑和谴责受害者的社会文化」。
在这样的文化下,就有被侵害的人在沉默中被毁掉一生:26岁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杀身亡,彻底结束了折磨自己近10年,因一场诱奸而产生的梦魇。
林奕含生前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自杀前八天的一次访谈中,她说,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的一生。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写道,房思琪在被老师诱奸后想为自己寻一个答案,于是在饭桌上问道:“妈,我们的家教好像没有性教育。”妈妈则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房思琪也曾试探性跟妈妈说学校里有老师和同学发生性侵的事,想以此辨认诱奸的老师与自己的关系,没想到妈妈说:“哪个女生从小就这么骚?”
不得不承认的是,文明发展到如今,仍然有很多人以性教育为羞耻,而这份所谓的「羞耻感」一代代传下,也就形成了一个「默许性侵害、怀疑和谴责受害者的社会文化」。所以,让孩子身陷危险的,正是家长对性教育的无知!
家长应该做什么?
1.认识性侵
●性侵不只是针对女孩,年龄小的男孩也容易遭受性侵!
●熟人是实施性侵的主体,因为对认识的人的信任感会让父母放松警惕!
●并不只是强奸、诱奸才算是性侵,很多性侵者是一步一步试探性地进行性侵行为的:最开始可能是言语挑逗捏捏屁股之类的行为,然后发展到摸摸乳房和隐私处……通过一系列试探孩子的反应,以及父母对此是否无动于衷。
2.预防性侵
● 3岁就要帮孩子建立「男女有别」的边界意识
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意识,要跟女孩子和男孩子说,我是女生,我是男生。在我们国家的文化里,如果一个十岁的孩子,洗完澡,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即使是在家里,也不能当着异性的面不穿裤子来回跑。
● 警惕「熟人」
受害孩子中绝大部分是被熟人侵犯,熟人犯罪率在2014年和2015年的数据分别为87%和70.59%,熟人包括教师、邻居、亲戚……
● 防性侵害童谣
短裤和背心保护着身体,别人要碰不可以,大声的喊不可以,告诉爸比和妈咪。陌生人给的零食和玩具,全部都是坏东西。
3.遭遇性侵要怎么做?
● 家长要学「4会」:会听、会看、会跟、会谈
一些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己被性侵,但在受伤害后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
第一,要会听。孩子说:“爸爸,我最近不爱上学了。”爸爸说:“为什么不爱上学了?”这叫会听。
第二,会看。晚上给他洗澡的时候,身上有个小伤疤、红肿,就问问孩子,这是怎么了?也许是校园暴力,也许是让人欺负了,也许女孩子还有性侵。
第三,会跟。孩子独自上学放学路上,家长要学会在远处保护,观察是否有可疑人员接近孩子。
第四,是会谈,要经常跟孩子谈话,还要经常跟班主任老师谈话。
● 不要小看性侵的伤害
家长对儿童性教育的无知、社会对被侵害者的偏见,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或二次伤害。「一个成年混蛋一小时的兽行,会导致一个孩子一辈子的恐怖回忆。」这和受害者的心灵强度无关,这种伤害真的会伴随一生。
4.不沉默,大声说
有些痛苦并不会随着时间消逝。当伤害已经产生,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掩盖痛苦,而是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我们要知道,错误从来不在受害者,他们不应该背负着屈辱感度过一生,不沉默大声说正是唯一释放痛苦的渠道。
不沉默
大声对性侵说不!
本文编辑/王机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