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寺大殿的简单介绍,华林寺大殿平面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林寺大殿
华林寺大殿,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区北部的屏山南麓,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至今已逾千年。当时北方地区已经被北宋王朝统一,而吴越国王钱氏还割据福州。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华林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宋高宗时曾赐该寺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赐额“华林寺”,遂改今名。清嘉道年间(1796~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门、廊庑、客堂、僧舍等,后来历经沧桑,至今仅存大殿。1982年,华林寺大殿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林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九脊顶,各部比例很有规律。大殿有18根木柱,柱子以上全由斗拱支撑,不用一根铁钉。这种木柱风格流行于南北朝时期,隋唐以后已不多见。其斗拱用材硕大,居中国现存实例之首。另外殿内构件有断面如圆的月梁,造型优美。其建造手法在中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对日本镰仓时期(12世纪末)的“大佛样”、“天丝样”建筑风格影响颇大。可见,华林寺又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华林寺大殿虽经历代重修,但大殿主要构架还是初建时原物。
大殿若按建筑年代排列,它列在山西省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佛肖寺大殿、芮城县的广仁王庙、平顺县的天台庵和大云院、平遥县的镇国寺大殿之后,居全国第七位。前六座建筑均保存在气候干燥的高原地区,华林寺大殿则是长江以南最为古老的木构建筑了。
华林寺大殿是我国南方遗存的、屈指可数的宋代木构建筑之一。它是极其珍贵的古建筑,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另外,华林寺内现存有宋代高宗赵构篆书残碑一方,清康熙《华林禅寺香灯碑》、民国《林森纪念堂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