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环形强化——脑囊虫病

12-23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颅内环形强化——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是指由猪肉绦虫引起的颅内寄生虫感染,是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常中青年人多见,人误食猪绦虫虫卵或猪绦虫病人呕吐时虫卵逆流入胃,在十二指肠处六钩蚴脱出钻入肠壁,经血液循环至全身,演变为囊尾蚴。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有食生肉经历,一般起病缓慢,主要有意识及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及发作后的一过性肢体瘫痪,锥体束征及椎体外系症状、小脑症状和脑神经障碍、颅高压、脑积水及压迫体位。查体可见皮下结节,多位于头部及躯干部。


病理生理基础


脑囊虫病最常见于脑凸面的蛛网膜下腔,可累及的部位:软脑膜型>脑实质>脑室,脑实质囊泡常位于大脑半球的灰白质交界部位,脑室内多为单发,以四脑室最常见,大脑基底池囊泡可呈簇状(葡萄样)。根据囊尾蚴的成长和演变一般认为经历四个阶段:泡状期、胶状期、结节肉芽肿期和钙化期。


影像学表现


1、泡状期:


(1)早期改变:边界不清的结节样病灶,增强扫描,结节有轻度强化,提示炎症反应。


(2)典型表现:多发小圆形囊变,CT呈低密度,在MRI上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常见到直径约2~3mm的壁结节,这个结节代表头节;增强扫描,无强化病灶。病灶周围无水肿。


2、胶状期: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病灶。


3、结节肉芽肿期:在MRI的T1WI上,结节与周围脑组织相比为低信号。增强扫描,结节呈结节样强化。病灶周围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


4、钙化期 :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


鉴别诊断


1、转移瘤:脑转移瘤有原发病史,表现为颅内单发或多发病灶,水肿明显,病灶多见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区,病灶中心易出血、液化坏死,转移瘤病灶边缘不规则,周围有水肿,占位效应明显。


2、脑脓肿:脑脓肿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薄壁或厚壁环形病灶,增强扫描脓肿壁均明显强化,周围水肿明显,结合发热、头痛病史,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脑脊液浑浊,白细胞、蛋白量明显升高,不难诊断。


3、脑结核瘤:MRI显示病灶多为多发,为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实质性病灶,病灶强化明显,呈环形强化特征,且伴脑膜强化,结合临床病史及脑脊液检查可鉴别。


病例学习


图1 颅脑CT平扫示脑内多发囊性低密度影,其内见结节状高密度影,结节偏心分布,高密度结节提示为囊虫的头节,病灶处于泡状期,脑内另见多发结节状钙化密度影,提示部分囊虫处于钙化期。


图2核磁平扫示上次枕叶、右侧丘脑、左侧额叶、岛叶见多发囊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及低信号,T2WI囊壁呈低信号,囊腔呈高信号,部分病灶内见结节状低信号,FLAIR呈当等及低信号,病灶周边水肿明显,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提示病灶处于胶状期。


图3 为脑室型脑囊虫。MRI示四脑室内见结节状异常信号,T1WI显示不清,T2WI及FLAIR呈等信号,DWI序列显示的更清楚(如箭头所示)。


图4 CT平扫示脑内多发结节状钙化密度影,提示病变处于钙化期。


 

编辑 | 巩涛

责任编辑 | 黄蓓蓓


参考文献


1、邬海博,牛广明,韩晓东,张竹强. MRI对于各型脑囊虫病征象的诊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11):818-820.

2、轩昂,曹俊霞. 脑囊虫病不同分期的影像学表现[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06):120-121.

3、贾凤菊,吴晓燕,戴伟,孙广平,胡颖新,刘玉磊,马巧荣,高歌. 300例脑囊虫病影像及疗效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3,(04):282-284.

4、赵伟. 脑囊虫病综述.

标签: # 病灶 # 囊虫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