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越高,生活越艰难才是新锐中产的现状
近日,全国知名的第三方招聘联合吴晓波频道发起“新锐中产大调查”,发现并分析当下新锐中产的现状与问题。调查发现,新中产阶层的界定,不单纯是收入和资产的财务概念,更大程度上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概念,他们至少有新审美、新消费、新连接等“标签”。
新中产多来自一二线城市
调查发现,新中产主要由80后组成,大多来自一二线城市。80后是当下新中产的最大子群体,占比为54%,其次是70后和90后。其中,来自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人群占比分别为32.91%和40.03%,有27.06%来自三四线及其他城市。此外,他们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超过91.7%的人拥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其中21.3%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
备注: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二线城市: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石家庄、太原、郑州、哈尔滨、长春、泉州、南通、合肥、南昌、苏州、温州、珠海、佛山、昆明、海口、贵阳、兰州、南宁、乌鲁木齐
一线中产爱金融投资
二线中产愿意兼职创业
在新中产的收入与资产水平分布上,净收入(除去各项开支的家庭净收入)10万-50万和可投资资产20万-500万,这两群人都占据了一半以上,且两者存在交叉,很多人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他们是新中产的中坚力量。
在收入来源上,有超过86%的调查对象有“工资、奖金等职务性收入”,可见职务性收入依旧是新中产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同时,新中产不仅仅依赖于职务性收入。报告显示,82.5%的新中产除了职务性收入,还有其他收入。在资产性收入上,不同的城市级别也有区别。二线城市16.2%的新中产通过开店或办企业来增加收入,而这个比例在一线城市只有12.8%;在金融投资收益上,情况则相反。一线城市拥有金融投资收益的比例达到51.5%,而在二线城市中占比仅为45%。
自我提升成中产最“壕”消费
调查分析,中产的标准不仅仅是收入,还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净收入水平相同的家庭,在大部分问题的回答上都非常接近,而区分他们是否认为自己属于中产或新中产家庭的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健康和生活方式方面。调查发现,即便在同一收入水平上,认为自己属于新中产的群体,更注重走出去看看,增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也更注重健康,他们在消费、审美和与世界的连接方式上更现代也更加新潮。
以20万-50万净收入的家庭为例,教育背景、婚姻、年龄基本一致,但认为“我是中产”的群体在旅行、出国游、购买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商业保险、运动健身等方面的支出明显高于认为“我不是中产”的群体。
过去一年新中产消费的核心主题是消费升级,在消费显著增加的Top10选项里,仅有1项是实物类商品(服饰),其余9项都是体验类服务。其中排在第一的,不是吃喝玩乐,而是学习与自我提升,超过一半的新中产人士显著增加了这方面开支,这得益于日渐成熟的知识和IP付费产业。第二位是旅行,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什么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对新中产吸引更大了。
过去一年,知识产权类消费中,比例最高的是购买书籍,83%的人有过这方面消费。其次是看电影,占74%。第三位是在线课程或知识类产品,占62.9%。而娱乐类的知识产权消费则相对偏弱,为视频、音乐、网络文学付费的人分别占35.9%、22.5%和13.3%。在83%的购书者中,超过2/3的人有固定的书籍阅读习惯,这意味着至少56%的新中产尊重知识、乐意阅读,并以此作为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主要方式之一。
依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绝大多数方面,一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没有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消费升级的前五名是一致的,都是学习提升、旅行、居住、子女、餐饮,而且比例接近。在未来,相比于所在城市,价值观、审美观、消费观之间的差异才是真正区分不同圈层的衡量标准 。
纵览调研数据,调查总结指出,不菲的收入与体面的工作给中产带来片刻的欣慰,但不安与焦虑才是中产光鲜外表下最戳心的痛点,消费升级或许正是他们面对这种焦虑选择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面对迷茫,我们希望新锐中产阶层可以更多思考,明确个人价值和目标,用于追逐梦想;另一方面,借此次报告呼吁从、社会等多个层面给予中产阶层更多关注和支持,让他们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