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越好的人,人生越易陷入被动
文/周维丽:心理咨询师,企业心理培训专家,长期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和员工培训工作。
有的人,脾气太好,好到让别人随便“占便宜”,自己还抱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别人却把你当成人人可欺的“老好人”。
有些事的确可以“一笑而过”,而面对自身的正当利益,就该有原则性地站出来,否则,就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
脾气太好的人,容易将自身陷入被动境地,往往丧失了生活的主动权。
脾气好,易被坑?
“如果老板从你这个月的工资中扣除了50元,你会去办公室找老板理论吗?”
“在商场里面,没有获得促销活动中承诺的礼品,你会上前与营销人员争论吗?”
“在与客户洽谈业务时,会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而与客户讨价还价吗?”
“邻居家的狗不断跑到你的花园里,将那些花盆撞翻,你会找到邻居进行控诉吗?”
“当卖菜的小贩多收了一元钱,你会主动返回去要回来吗?”
“当团队内部人人都收到礼品,而你的礼品被其他人调换后,你会要求换回来吗?”
以上这些都是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事情,许多人都会这样认为:这些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过是几元或者几十元的小利益,根本没有必要去计较。
正因为保持这种“大度”的想法,他们经常对自身一些利益上的小损失表现得不屑一顾。
殊不知,这不仅会助长一些人的不良行为,还会让自己在个人利益索取的问题上变得更加冷漠、更加被动。
拒绝“好脾气”,把握人生主动权
有个职员陪同老板去商场购物,当天商场里举办促销活动,只要消费满500元,就会赠送1个布娃娃、1个漂亮的精品袋、5张小卡片。
由于当天的花费超过了500元,老板到柜台结账后领取了赠品,可是离开时却发现小卡片只有4张,于是他就主动折回去,要求获得另外一张小卡片。
售货员不耐烦地回应说:“这边卡片不多了。”
此时,职员也笑着说:“没事,不过是少了1张卡片而已,一会儿我到外面给您买几张。”
老板却很坚持,希望售货员可以将另外一张卡片补上,售货员并没有搭理他。
接下来,老板生气地叫来商场里的负责人,才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仅仅是一张小卡片就闹出如此大的动静,这让职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开始认为老板有些不通人情,还有些抠门。
走出商场后,老板随手将小卡片分给了路边的孩子,职员有些错愕地看着这一切,此时老板说道:“这是我应该获得的东西,除非我自己不想要,否则我是有权利提出意见的,而对方也有义务将东西交给我。”
“也许你觉得一张卡片根本不值得计较,如果总是这样想,那么一开始他们会拿走你一张卡片,接着会拿走属于你的茶杯,你的电视,然后是你的工作,而你也会在不断的‘无所谓’中放弃更多属于自己的东西。”
职员听了,感到自愧不如。
老板的坚持是对自身合法利益的争取,很多人可能会选择放弃,认为没必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与人发生争执,伤了和气。
事实上,有的人无非是碍于“面子”,争取了反倒让人觉得自己“事儿多”,这种思想有必要摒弃。
就像案例中老板所说的那样,起初别人拿走你的只是一张卡片,如果步步退让,不维护自身利益,最终很可能演绎成别人拿走的你的“饭碗”,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逐渐丧失人生的主动权了。
不当“老好人”,是自我负责
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说,任何人的任何一种切身利益都值得维护,无论是大利益还是小利益,只要受到了外来的侵犯和损害,受害者都有权利去讨要一个说法。人们必须建立起这样的意识,这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体现。
如果纠结于自己这样做会不会得罪别人,会不会显得太小气,会不会显得没有风度,那么很有可能会成为那个最吃亏的人。
在寻求自我保护这一方面,人们应当表现出自己的“脾气”,应当对那些危害或者侵犯自身利益的行为大胆说“不”,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坚决做出反击。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人往往心直口快,言辞犀利,似乎很容易得罪人,但与此同时也最容易获得成功,因为他们懂得和客户讨价还价,懂得替自己争取应得的利益,而维护自己的利益本身就是自我保护和自我追求的一部分。
当然,对于个人利益的维护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锱铢必较,一般来说,每个人都必须确保自己的核心利益不被触犯,确保自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侵犯利益。此外,这里还涉及一个重点:这些利益都是合理的、应得的。
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那么个人就不应该有太多的顾虑,也没有理由保持一副“老好人”的面孔。
比如在利益分配时,有人破坏了公平原则,或者违反了双方关于利益的约定,对于这些,利益的应得者都应该表现出坚定的决心,该抗议就要抗议,该反击就要采取反击措施。
脾气好固然是一种好品质,然而不能毫无原则,否则,就容易将人生的方向盘被他人操控,从而陷入被动,丧失人生的主动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