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华就能当皇帝李煜悲叹,李忱摇头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历史上妒才、害才的事情数见不鲜,即使贵为帝王,有的时候也难以幸免。
李煜,字重光,于宋建隆二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违命侯。李煜虽是政治上的失败者,但其在文学艺术方面却才华非凡。他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帝王,却不懂得帝王心术。据史料记载,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徐铉拜见李煜,李煜对亡国颇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闻言不悦。不久,在42岁生日的那个七夕节,李后主在住所聚会后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命南唐故妓咏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感怀故国所作,于寥寥数语间,才情尽显,然而正是这首词,成了李后主的催命符——赵匡胤听到后非常愤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了李煜。至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以当时李煜的处境,最后的凄惨结局恐怕在所难免,不过,历史上还真有忍辱负重,成功上位的人,那就是有着“小太宗”之名的——唐宣宗李忱。
鉴于唐太宗“玄武门事变”在前,之后,唐朝很多皇帝的帝位,都来的不明不白。晚唐时期,一直被视为“智障人士”的李忱,登基之路堪称是唐朝皇帝中最为传奇的了。
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初名李怡。宪宗死后,李忱经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并在唐武宗死后,以皇太叔的身份为宦官马元贽等人所立。
幼年的李忱在大明宫中,迟钝少言,被宫人们认为是个傻子。相传他十多岁时,身患怪病,为宪宗所不喜,被送往扬州为僧,宪宗死后才回到长安。此后的李忱更是形容木讷、沉默寡言。在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宴饮集会之时,这两位皇侄常常强逼他说话,以此为乐。李忱对于这些戏弄,一向是逆来顺受,正是他身上这种“无知傀儡”的潜质,才被利欲熏心的宦官们看中,扶他上位。
李忱上位后,却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他不仅勤于政事,用法无私,从谏如流,恭谨节俭,更以重现贞观之治为己任。对内,一方面整顿吏治,平息了沿袭将近五十年的牛李党争;另一方面,限制皇亲和宦官当政的局面,为死于甘露之变的众多官员昭雪,使朝政为之一清。对外,相继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最大军事胜利。
唐宣宗李忱忍辱负重数十年,朝野上下均为其所蒙蔽,终于在壮年上位,励精图治,并以卓越的政治才华,创就了“大中之治”,可谓将“韬光养晦”四个字发扬光大到了极致。
不过,李忱的聪慧机敏并非没有征兆。当代悬疑小说名家唐隐,在其力作《大唐悬疑录》中,恰恰将这位宪宗的十三郎的前尘后事,一一点出。
彼时,唐宪宗病入膏肓,而郭子仪的孙女郭念云,作为后宫的第一人,一边与之做着最后的较量,一边打压其他皇子,一心要扶持自己的儿子李恒上位。因李忱的生母身份低微,李忱又痴痴傻傻,于是郭贵妃并没有将他放在眼里,使得李忱可以安然到宫外避祸。宪宗暴毙后,他在女神探裴玄静等人的帮助下,又一次躲过了谋杀,甚至暗自下定决心,要为父皇的暴毙查找真相。
大明宫中的尔虞我诈,造就了韬光养晦、审时度势的李忱,也成就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帝王楷模!大明宫中究竟发生了何事,让李忱一个小孩子,都懂得用装疯卖傻来保全自己,凌烟阁内的《推背图》异象,又与这一系列的阴谋是否有关?女神探裴玄静这次还能全身而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