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12-13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理论篇


腹式呼吸的技击作用





        腹式呼吸在“意”的指导下与动作自然结合,在健身上不但可以提高疗效,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在太极拳的技击实战运用上或推手发劲增进功力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呼吸和动作的密切配合,可使腹部(丹田)更加充实饱满,气感在体内富有弹性和韧性,功底越深厚,弹性和韧性就越弹力和韧劲,有撞之而不开,破之而不散的气力。拳论讲:“太极拳以腰为主宰,腰如轴,气为轮…….”内气与动作的结合,形不动,气不动,形一动气摧形而动,以形引气,以气摧形,内外合一,才可一气贯通。



      一气贯通,丹田鼓荡,气始终饱满于丹田,由内显于外的柔韧弹性。这是通过身肢放长、伸筋拔骨、全身放松,练掉摧灭自身的固有僵劲,将丹田之气运于周身。拳论讲“气由内而发外,气不本于身,则虚而不实;不行于稍,则实而仍虚……。血为气之海,血稍练充足,能以发冲冠;肉是气之囊,肉稍练充足,舌能摧齿……;气练入骨而连筋,能断筋……”。这明白的告诉了我们气在体内发放于身体各部位的威力。这种威力就是太极拳的“掤劲”。“掤劲”是练好陈氏太极拳的总纲,所有太极拳的技击用法从初级的抓、拿、摔、打、勾、挂、踢、踹;到中级的掤(推手四正手)、捋、挤、按、采、趔、肘、靠;还是再到高级的沾、连、粘、随,听、引、化、空都是“掤劲”产生的作用,所以太极拳也可以叫“掤劲”拳。




        丹田之气在周身的运行所产生的“掤”劲,应按照经络、气血、脉络来运行, 首先应“气沉丹田,降于涌泉”,通过全身节节放松,气下降于双脚,使脚、腿有力,在意识指导下既轻灵又沉稳。沉稳有立地生根之感觉,虽有拔山之力,我自巍然不动。要站如钉、动如风。然后将丹田之气由涌泉运于周身,达于手指,从涌泉至百会达于手指。使全身充满气感,以腰为主宰,运用螺旋缠丝以外形引内气,再以内气摧外形,手、身、腿三者同时旋转,以腹式呼吸方法,内外协调运动,使全身各部位圆活无滞,旋转自如,使掤劲产生弹性和韧性,形成一股巨大的反弹力量。柔劲和刚劲旋转的速度快慢,用意识指导。这就是太极拳的弹簧劲。刚发以迅雷不及掩而之势,速而猛,借力打人,柔劲可借劲化劲,引劲落空。




        全身“掤劲”不丢,通过缠丝缧旋运动,产生了弹性和韧性,忽刚忽柔,刚柔相济,再用于一点,这就是加强弹性和韧性的力量集中于全身某一部位快速发出的一刹那,为“刚劲”。缠绕不发为“柔劲”。柔中带刚,刚劲藏于柔劲之中。柔变刚,刚变柔,要刚则刚,要柔则柔。拳论讲“刚不可无柔,无柔环绕不速,柔不可无刚,无刚摧敏不捷。有刚有柔,方为太极…….”。所以陈氏太极拳拳法之妙在于刚柔,刚柔之妙在于变化。练气、运气、用气,应“气沉丹田,降于涌泉 ,运与周身,达与四稍,用与一点”。




 总之,太极拳不可无呼吸,不可无动静,内练一口气,为丹田之气,螺旋缠丝的运用与意、气、形的紧密结合,意到气到,气到形到。“上欲动下之随之,下欲动而上之领之,上下动中部应之,中部动上下合之,乃一气贯通矣”。












天才道太极

专注太极教学,太极知识及太极养生。


关 注 天 才 道 太 极 就 是 一 场 修 炼

至 今 我 仍 觉 得 怡 然......

天才  ▏道太极

标签: # 太极拳 # 丹田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