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阶层都把钱花在哪了

12-02 生活常识 投稿:管理员
精英阶层都把钱花在哪了

拾遗物语

把钱花在哪里,你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



有志阶级

“更好地做自己和做更好的自己。”


《炫耀性消费已终结,现在是无形消费时代》。

昨日读完这篇文章,很是感慨。

作者大范围调查后,发现一现象:

现在的精英阶层已经不再炫富了,

他们有了更高级的生活方式——隐形消费。

20年前,精英阶层喜欢炫耀:

穿定制的设计师品牌,

戴天价的名牌手表,

挎奢侈的大牌铂金包,

开限量版名车豪车……

但2000年之后,渐渐地,精英阶层和土豪、中产阶级就有了区别。

中产阶级和土豪聚在一起,

就喜欢炫耀谁的资产多,

谁的别墅大,谁的车子好……

而精英阶层聚在一起的时候,

往往谈论的是时事、环保、学习、育儿、慈善……

他们不会谈论新车有多么华丽,

他们关心的是这台车是否是电力驱动,是不是有利于环保。

他们不会讨论今天吃了什么豪宴,

他们关心的是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这周有没有运动,有没有去健身房。


这些变化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

他想弄明白:精英阶层都把钱花在哪了?

于是他搞了一个大范围调查,

结果发现——精英阶层都爱上了“隐形消费”。

所谓隐形消费,

就是不再是物质层面的炫耀消费,

而是把钱花在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花在了实现抱负上

●花在了自我提升上

●花在了育儿上

●花在了健康上

●花在了提升文化品位上

●花在了慈善上

●花在了旅行上

精英基层不再追求奢侈和浪费,

他们花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让生活更加充满意义。

所以作者将其称之为“有志阶级”。

所谓“有志阶级”,

就是他们的志向在于——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就来谈谈“有志阶级”。



 标志1:有理想有抱负

“如果你有梦想,就去捍卫它。”


这两天,小米即将上市的消息,

刷屏了整个朋友圈。

所以,我想谈谈小米总裁雷军。

1987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

“大一时,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

这本书就此影响了我一生。”

这本书叫《硅谷之火》,

讲的是乔布斯等人的创业故事。

“看完这本书,

我的内心像是有熊熊火焰在燃烧,

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他爬起来,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走,

“在操场里我奠定了一个梦想:

日后一定要干些惊天动地的事情,

一定要做一个伟大的人。”

从此,他就戒掉了午睡的习惯,

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

只用了两年时间,

他就修完了所有大学课程,

拿遍了学校所有的奖学金。

武汉大学拿过“程序设计”满分的,

20多年只有两个,雷军就是其中之一。

大学毕业后,他投身金山,

金山才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标杆企业”。


2007年10月9日,金山上市这天,

雷军辞去了CEO之位。

因为这里已无法承载他的梦想。

他的梦想是:要创办一家世界级的技术公司。

经过两年多谋划后,

雷军决定创办小米科技公司。

当时,很多朋友劝他:

“你都40岁了,还折腾啥?”

“搞手机?你懂吗?疯了啊?”

但雷军说了这样一句话:

“做了,不成,我心安了。

但不去做,我一辈子不甘心。”

2010年,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

雷军把钱砸了下去,

于是这才有了今天的小米。

雷军经常说一句话:“人因梦想而伟大。”

精英基层和一般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有真正的抱负和理想,并愿意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理想,

或者走着走着就把理想弄丢了,

不仅弄丢了,我们还嘲讽那些有理想的人。

所以,我们成了庸众,

而那些人成了雷军、马云、任正非。

雷军很喜欢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因为其中有一句台词:

“如果你有梦想,就去捍卫它。”



 标志2:无比努力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你知道大佬们几点起床吗?

苹果公司CEO库克,

是每天早上3点45分起床。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

是每天早上4点起床。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

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

是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

香港首富李嘉诚,

是每天早上5点59分起床。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

传奇股神巴菲特,

是每天早上6点45分起床,

这几乎已是大佬里起床最晚的那个。

《经济学人》做过一个调查,

发现了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

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的工作时间,

近30年在大幅下降,

而精英阶层的工作时间却在大幅提升。

胡润调查了大量亿万富翁,

发现很多人每天睡觉——都不足6小时。

“库克每天第一个到达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

“美国人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是47小时,而马斯克每周工作超过100小时。”

“脸书CEO扎克伯格,经常熬夜到早上6点。”

精英阶层信奉三句话:

●所有捷径都是弯路

●努力是世上最高明的诀窍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雷军有一句名言:“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这世上最可怕的事情,

不是有人比我们优秀,

而是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



标志3:自我教育

“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


3月16日,李嘉诚终于退休了。

他这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记者问:“你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

他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我是一个终生学习者。”

他是怎么学习的呢?

“每天晚上坚持看书,坚持了60年。”

“有用的书,即使没趣味,也要看,而且要看出趣味。”

“每天坚持看上市公司的财报。”

“我担心英语退步,所以每天都要看BBC电视节目,并大声朗读。”

就是因为不断学习,

他成了亚洲最精明的投资者。

《纽约时报》做过一个调查,

这个调查结果非常震撼人心:

从2007到2017这10年期间,

中产家庭的教育开销几乎没变化,大概占家庭年收入的1%。

而最富裕的1%精英阶层,教育开销却增加了3.5倍,占了家庭年收入的6%。

为什么越成功的人越愿意学习?

因为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知道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而相反,越是贫穷的人,

越是喜欢抱怨阶层固化。

他们并不知道,

当自己在看综艺、打麻将、玩游戏时,

那些精英阶层却正在挑灯夜读。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寒门难出贵子,其实是对奋斗者的公平。

阶层与阶层之间,

最根本的差距是什么?

其实就是自我教育,

很喜欢周国平的一句话:

“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

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

真正做出大成就的人都是自学者,

他的主要力量都花在了自学上。”



标志4:精心育儿

“一对好父母胜过100位好老师。”


最近听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听朋友讲的李嘉诚的故事。

“饭桌上,李先生讲了一个故事。

讲之前,他对儿子李泽钜说:

Victor,你要听好了。

古代一位将军,带兵和敌人打仗,

结果被打败了,兵败如山倒。

为了掩护大部人马安全撤离,

将军带领一小队人马阻击敌人。

当他回到自己的营寨时,

部下问他为何迟迟才回来。

他拍打了一下自己的马,骂道:

畜生,跑得这么慢,差点丢了我性命。”

这个故事的主题很明显,

谁都听得出,就是“不要居功”。

李超人就是这样,

每时每刻都不忘教育儿子。

讲完故事,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香港,大家都很羡慕李嘉诚。

但羡慕的主要不是他的财富,

而是他教育有方,教出了两个出色的儿子。”


另一个故事是从报纸上看到的:

影星谢霆锋挣钱之后,没买豪宅,

而是为两个儿子购买了3亿教育基金,

“保证他们将来能去任何地方读书。”

大儿子Lucas一岁的时候,

谢霆锋把自己拍危险动作戏的镜头,

剪辑整合成了一个视频,

然后送给Lucas做生日礼物。

他要让儿子明白一个道理:

“爸爸就是这样卖命拍戏养活你的。

所以不管你今后长大从事什么工作,

都要有上进心、好人品,

这样才会有好前途。”

现在很多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

对子女的教育完全不上心,

“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

“我这么忙,哪有时间管孩子。”

而精英阶层却恰恰相反,

他们再忙再累,也要抽时间教育和陪伴孩子。

《经济学人》做过一个调查,

发现精英阶层一般是这么做家长的:

●舍得为孩子花钱

●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经常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精英基层喜欢给孩子做榜样:

“我很拼,你肯定也是好样的。”

而中产和寒门的大多数父母,

则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我没实现的梦想,你要帮我实现。

我偷的懒,你要帮我补回来。

我输了,你要赢。”



标志5:有教养

“所谓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之家哥”写过一篇《我在五星级酒店做前台时看到了什么》。

其中有一个故事很有代表性:

那天下午,酒店排起了长队。

忙了半天,终于只剩下最后两位客人。

一位是穿着普通棉布衣服的老人,

他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十分安静,

笑容亲切,回答也彬彬有礼。

我突然发现——他竟然是某集团董事长。

这么大一个集团的董事长,

竟然自己排队,也没有要豪华套房。

而跟在他后面的最后一位客人,

显然是一位土豪,

因为5米外就能看到他的LV大标志皮带,

脖子上还挂着一根硕大的黄金链子,

走到前台,还没开口说话,

就把GUCCI钱包往台子上一拍。

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会员。”

“之家哥”很是感叹:

虽然两人都非常有钱,

但一开口,素质之分立判高下。


吴小闲讲过他们老总的故事。

“那天跟老总出去办事,

中午和客人用完餐后,

老总将吃剩的菜打了包,

载着我驱车出了酒店。

一路上,老总将车开得很慢,

四下里打量着什么。

我正纳闷时,他停了车,

拿起打包的食物,下了车,

他走到一位流浪汉跟前,

将那包食物递给了他。

我当时惊呆了:真是有教养啊。”

《华尔街日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发现精英阶层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他们更在乎品位、教养和社会责任了。”

以前他们非常在乎“名声”,

就是有多少人知道自己。

现在他们更在乎自己是否是“名流”,

就是有多少人为自己着迷。

他们不再炫耀物质和金钱的优越感,

而是“炫耀”自己的品位和教养,

柯蓝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

“做一个君子,就是我最深层的优越感。”



标志6:崇尚健康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1982年秋天,33岁的村上春树,

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当小说家。”

自从诞生这个想法后,

他就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雷打不动的写稿模式:

早上四点起床,泡咖啡,吃点心。

吃完就写稿,写稿十页,四个小时。

写好十页还想写怎么办?

不写了,坚决不写。

写了七页写不下去了怎么办?

不写了,坚决不写。

然后开始跑步,跑10公里。

跑完休息一会,做翻译。

下午两点,结束工作,

然后随心所欲地安排时间:看书,看电影……

晚上九点,上床睡觉。

这个写稿模式一坚持就是35年。

33岁之前,因为吸烟和熬夜,

村上的身体已经胖成了一个球。

但当他立下当小说家的志向后,

他知道这种生活习惯是不可能实现梦想的,

他必须改变生活习惯才能达到目的。

“当你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资本。”村上说。

正因如此,村上成功了。

“无形消费时代”的作者伊丽莎白,

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

就是相比于中产阶级和贫困阶层,

精英阶层更喜欢运动和健身,

更善于控制饮食、控制体重,

也拥有更健康的生活习惯。

比如王健林,即便工作再忙,

他每天起床之后,

也要花半个小时锻炼身体。

比如马云,即便工作再忙,

他也要抽时间打打太极拳。

因为精英阶层懂得和坚信一点:

“时间才是真正的Big boss,

再有才华的人,最后拼的也是身体。”



标志7:相信规则

“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


《南方周末》纪念改革开放时,

邀请王石做了“地标性人物”。

《南方周末》给了三个标签让王石选:

第一个标签是企业家,

第二个标签是登山家,

第三个标签是不行贿。

王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三个”。

大家就问:“搞房地产不行贿,你怎么做的?拿地怎么拿的,报批怎么报的?”

王石说了这样一段话: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

万科拿的很多地都比较偏。

拿不到好的地块怎么办,

我们就专心致志地做好房子,

让消费者忽略交通上的不便,

而着迷于我们营造的环境。”

因为专注于品质和口碑,

万科很快崛起成为中国最大住宅开发商。

而且,王石还坚信一点:

“我之所以坚持不行贿,

是因为我相信规则,

相信并坚持规则的人才能走远。”

果然,和王石同时代起步的房地产商,

很多都住进了牢房,

但王石一直安然无恙。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调查,

这个调查很有意思:

越是精英阶层,越相信规则。

越是贫困阶层,越相信潜规则。

越是精英阶层,越崇尚公平竞争。

越是贫困阶层,越喜欢勾心斗角。

不是绝对,但大都如此。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抱怨:

“他做得这么好,还不是因为有个有钱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这次升职是她,一定有背景。”

“他儿子读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钱。”

精英阶层的思维习惯是——不由自主地学习他人。

“你做得好,我要学习你,然后比你做得更好。”

而贫困基层的思维习惯是——不由自主地鄙视他人。

“你做得这么好,一定是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我鄙视你。”

麦基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你看见什么,就会拥抱什么;

你拥抱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很多人的人生之路之所以越走越窄,

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再相信。



“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你未来的样子。”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因为我发现真正的现实是反过来的。

以前一碗碗鸡汤告诉我们:

富人们都为富不仁,

阴险狡诈,骄奢淫逸。

而穷人们都心地善良,

勤勤恳恳,教子有方。

但真正的社会现实却是相反的:

越是优秀的人就越努力,

越是智慧的人就越谦卑,

越是富有的人就越勤奋。

针对这个问题,作家密斯桃,

前段时间也写过一篇《精英阶层们把钱都花哪去了》。

她在文中讲到了一个故事:

这几年,网络“直播”很火,

不少女主播藉此赚得盆满钵满。

赚了钱之后,她们怎么消费呢?

很多人就开始买各种奢侈品,

把自己打扮成“名媛贵妇”模样,

好像从此就变成了“人上人”。

但有一个女主播不一样,

她把赚来的钱花在了去英国留学上。

因为她深深明白一点:

“我与我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之间,

相差的,真的不是几只包几双鞋。”

是啊,你把钱花在了哪里,

你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



特别声明:本文为企业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快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标签: # 阶层 # 的人
声明:伯乐人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tt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