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篇 济远VS和泉
这一轮对局的是名声不太好的济远号对阵联合舰队的和泉号。
Izumi (和泉号),防护巡洋舰,名字源于日本古代和泉国(Izumi Province),地理位置大约在今大阪府境内。和泉由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起初是为智利海军建造,在1894年日本从智利手里购得该船。在服役于智利海军的时候,和泉的船名是Esmeralda(埃斯梅拉达号)。1881年4月该船的设计被定下,1883年下水1884年完工,并于1894年11月15日卖给日本,但是直到1895年2月才到达日本。也有史料显示,原本北洋计划购买和泉号的,但是日本却耍了手段而买到了该船。
联合舰队 和泉号
虽然在够得该船之前的夏末初秋,黄海战役已经结束,但是既然是纸上谈兵,笔者就把和泉和济远做一下对比吧。
和泉排水量近3,000吨,长宽各为82.29米和12.8米,吃水5.64米。4,536千瓦功率,600吨载煤量,极速18.25节。主要火力是2门10英寸主炮,6门6英寸副炮。乘员300人。有资料显示,和泉的稳定性不太好,在服役联合舰队时候被改造过以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联合舰队 和泉号 作为智利海军时候的油画
济远号,德国伏尔铿造防护巡洋舰。原本,济远是作为定远级的3号船订购的,但是由于预算紧缺,最终只能造个防护巡洋舰。
遐想一下,如果北洋水师有3艘定远级会是什么结果。。。
济远的设计是1883年1月定下,年底的12月就下水,次年8月完工,速度好快。于1885年7月服役北洋。排水量2,337吨,长宽71.9米和10.5米,吃水5.2米。尺寸上比和泉小了一圈,2,100千瓦功率,足足比和泉少了一倍多,极速也只有15节,乘员180人。
主要火力是2门8.2英寸克虏伯主炮,1门5.9英寸克虏伯副炮,火力上也落下风。
上面提到,由于和泉到位的时候已经是甲午战争的末期,所以和泉未能参加主要的和北洋水师的海上对抗,因此并没有多少实战可供参考。
至于济远,也是近代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军舰之一了。1894年7月25日,济远和广乙号在和运兵船高升号会和的途中碰到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浪速、秋津洲等三艘快速巡洋舰,历史上的丰岛海战就这样开打了。一开始,济远试图靠近吉野以便近距离用鱼雷攻击吉野,但顺势,浪速和秋津洲便开始炮击济远,而排水量只有千余吨的广乙被暂时忽略。在吨位和火力比济远大得多的巡洋舰的攻击下,济远的前主炮很快被打坏,水线装甲以上建筑也被严重破坏,于是管带方伯谦命令全速逃回威海卫。
北洋水师 济远号
貌似方伯谦也是战斗过的,而不是一开打就跑。
日军自然不会就这么放济远和广乙一马,吉野对济远紧追不舍。来看看当时3艘日舰的速度,秋津洲19节,浪速18.5节,而吉野更是达到23节。事实上,黄海海战时这三艘军舰就是日军第一游击队的主要乘员。反观济远,只有15节,速度上根本被吉野碾压。但是最终济远却逃了回去,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济远在逃跑的时候用尾炮击中了吉野,第二种是广乙击中了吉野。当济远逃回家的同时,排水量才1000吨、主炮口径仅为120毫米的广乙却在和秋津洲、浪速对抗。当然最终结果不出意外,广乙被击沉。事后管带方伯谦被质问调查,但是最终结果是方伯谦继续留任济远管带一职,或许方的解释令上头信服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吧,又或许希望他戴罪立功。
济远修理好之后没多久,黄海海战便开打了。这次战役中,济远和广甲被分在一组。但是开打没多久,济远便发出受伤并退出战斗序列的信号,然后在退出后又再次返回战场,并且中途方伯谦的指挥权一度被下属控制。这其中很玩味,小编猜想是不是下属看不惯方伯谦逃跑而将其软禁,由船上其他军官指挥战斗。但是最终返回战场的济远却撞到了友舰超勇号,并使超勇沉没。战后,济远是北洋水师幸存军舰中受伤最少的,而方伯谦也被处决。
总之,论战功,除了丰岛战役刚开始的试图鱼雷攻击吉野和存有争议的击中吉野之外,济远再也没有其他亮点。
综合比较,济远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