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群聊最有毒,没人想呆还没人敢退
写信的是某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此前,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个别家长”的不满。
于是家长声称要老师登门道歉,否则将上告教体局,老师则表示“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申请辞职”↓↓
与辞职信同时上新闻的,还有这位老师事后在家长群里发的一大段文字。
总结起来就是:我道歉,以后不再群发学生成绩了,关心孩子的家长有事请私聊,但我很忙、工资又少,只能尽量给到回复,希望大家互相理解↓↓
意料之中,网友们在这条新闻下撕成了一片。
有人心疼老师,认为家长和差生太玻璃心了,“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真实成绩都不能接受,将来社会会用另一种方法教会他”;
有人力挺家长,称老师偷懒,公开成绩和排名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了隐私问题,而且小孩也是有自尊心的,成长期间的心理健康更重要……
双方吵来吵去都忽略了一点:
早在去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就规定了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虽然各界对此争议不断,但这位老师一开始的做法确实不符合规范。
说到底,网友们对这位老师言行的支持与反对,都是教育理念不同导致的,捋完一遍新闻(重点总是有点偏)的小编只想摇着家长们的肩膀大喊——
别迷恋什么家校沟通群了,有些家长群真不见得是个好东西!
你想想,咱们以前没有家长群,老师都是给每个学生发成绩条,或者通过校内通讯给家长发短信、发邮件,哪有这些糟心事儿?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从近几年的舆情观察来看,以家长群这个小池塘为中心,搅动出的大浪可远不止这一起。
而另一方面,在工作群之外,家长群已经成了第二个24h不休业的大型表演场。全体师生都在这个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演不成活。
一入家长群深似海
从此清静是路人
如果家长群只是单纯地对接家长与学校,让家长接收老师发布的通知,没什么问题;可要是有一个爱表现自己的“戏精”家长,那完了。
他不一定是老师的暖心小天使,但一定能成为其他家长的噩梦。
@匿名家长A:本来都是收到通知就写“收到”,结果一个家长说“老师辛苦找这些消息,大家怎么能只回一个冷冰冰的收到”,然后说了一堆老师辛苦了谢谢,搞得大家现在都得花时间看老师发的链接(不是学校通知,就是教育类的文章)
如此回复能不能拉近师生关系不知道,最有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没来得及看群的家长每次打开微信,都有超过300条未读消息。
其中只有1条通知、2条补充,剩下297条都是“麻烦老师了”、“老师费心了”、“非常感谢您”这样的应答。
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受点照拂,这是人之常情、无可指摘,但总这样标新立异,甚至打扰到别人,发条消息划个三五屏都看不完,就很不招人待见了。
对不住孩子,妈妈的高考作文就写跑题了,早知道时隔多年还要写这么多字儿,就不打算生你了(误)。
也是搞不懂这些“小作文家长”的脑回路,难不成以为家长群跟点评网站一样,写满五百字能返现?
还是庆祝孩子终于上学不用管了,不写个一万字无法平复内心的激动之情?
不管怎么说,如果是家长跟老师一对一这么聊,没人有意见,问题在于这是家长群呀,你有时间和精力挣表现,凭什么拉着其他家长“下水”?
模范带头作用不是这样起的,群里的风气往往是这么被带坏的。
不过也别急着脸酸,君不见,家长群里甚至还有为老师写诗的大文豪↓↓
“你不出钱我不出力
老师何时才能买块地?”
以前家长想“走后门儿”是真的走后门儿,悄悄摸摸不告诉人,生怕被骂,现在不一样了,都是大张旗鼓在家长群下红包雨的。
在这类跟钱挂钩的互动里,可悲的不是有家长给老师送礼,而是当第一个人开了头,后面总会有人默契地跟上,然后一起谴责那些“小气、不懂事的人”。
因为顺从者们谨记一句话,“老师不一定记得哪些人发了红包,但一定会记得哪些人没发”,一旦被记住就意味着孩子可能被“穿小鞋”。
也不知道他们是看不起老师这个职业,还是存心想给老师找事儿。
除了业内的个别渣滓,大部分老师是真的冤枉,别说敢不敢收了,他们是压根儿就没想过占学生家长的便宜(划重点)。
都8102年了,谁还没点儿职业道德啊?
然而,吃过闭门羹的家长们学会了曲线救国,你不是不收红包吗,那每天的早点、午餐、下午茶我们给包了!
话说得也好听,“都是我们当家长的小小心意、不值钱的,你拒绝的话我们都不配当孩子爹妈了”,搞得一些脸皮薄的老师只能勉强接受。
面对这类尴尬场合,社恐患者通常一进群就处于“潜水”状态——打开群消息免打扰,有空了再翻翻聊天记录。
可家长群的问题在于,即便你努力保持安静如鸡,还是会有个别家长往自个儿身上揽事,号召大家或集资或打扫卫生,给孩子班级出钱出力。
说实话,上面这位家长从头像的pose到说话的语气,都很像微商,让人十分期待一个善辩能怼的“微信巡警”突然出现。
不开玩笑,家长群里不乏仗义执言的家长,那种带头“行贿”却惨遭打脸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小蕊妈妈 辣妈菲菲:这仗输了。
一直没敢吭声终于获救的班主任老师:
生活不易多才多艺
再有才艺也不如有财力
说到充满“焦虑与质疑”的地方,家长群要排第二,区块链群都不敢争第一。不过,群内的情绪多是暗流,老把很多不愿意掺和进来的父母憋出内伤。
不好意思或者说被禁止送礼后,想要替孩子争取关注,就只能靠家长在群里多刷刷存在感了,要么晒孩子、要么晒自己,总要有一样拿得出手。
因为焦虑,所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攀比。
像孔雀开屏似的,本质上还是出于一种慕权心理,潜台词是“我这么厉害,老师肯定会对我和孩子高看一眼”。
于是,有人在群里尬英文,炫耀家庭教育↓↓
有人积极竞选家委会,炫耀学历和智力↓↓
当然,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世界这么大总有能压你一头的人,关于才智的炫耀很难有好下场,只会沦为读书人之间的笑料。
与之相比,炫耀财力和权力就直接、且有效多了。
不过考虑到所在场所过于公开,群内成员鱼龙混杂,这类的炫耀通常以一地乌纱收场,让炫耀者得不偿失。
家长群一旦变味儿
早晚出点幺蛾子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写小作文、公开行贿、各种攀比……一些家长已经把老师发布通知、与家长沟通的微信群变成了戏精大舞台。
但对于其他群成员来说,在群内的生存状态可能都是“如履薄冰”,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随时都面临着轻则尴尬好几天、重则消失在列表的结局。
有的家长因为不愿意给家委会集资、被怼得无话可说;有的老师因为不小心点了群里的红包、被告到教育局……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其一,只要是群,难免有发错的风险。
要是普通的消息发错群了,道个歉就没事儿了,能成为事故的,都是那些不堪入目的“私聊”,在可能还有学生的群里散播,更是不小的罪名。
互联网时代,就真有那么几个爸妈因为一时手滑,成为全网知晓的“社交毒瘤”,带给网友欢乐的同时,留给自己和孩子满屏的尴尬。
发错群的不仅有家长,也有老师。
比如被前面那位严夫人揪到把柄、要求幼儿园辞退她的陈老师。如果不是她没看清群名、情绪太激动,严书记现在还依旧笑春风呢。
其二,只要是交流,难免会暴露老师的师德。
再次声明,小编相信,奋战在教育一线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敬业的,但谁也不能否认,就是有那么几颗坚硬又恶臭的“老鼠屎”,坏了一整个行业。
他们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把学生家长当作自己向上挣表现的工具——
【学生没捐款被拉上讲台拍照发群 家长抗议反被教育】一民办小学的学生家长身患重病,学校发起捐款。有学生家长表示,老师强迫学生捐款,不捐款的学生被拍照发到家长群。从照片中看出,10名学生站在讲台上,不少人都低着头、不敢直视下面的同学。家长质疑老师此举伤害孩子自尊心,但反被教育了一番。
他们对待学生不够公正,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甚至有向学生家长索贿的嫌疑。
前不久有位网友发帖称,因为自己在家长群里质疑老师收礼、将身材矮小的儿子常年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被班主任踢出了家长群。
这些都是家长群作为一个平台,可能会暴露出来的问题。
有人说,生孩子之前,觉得自己自由自在、谁也不怕;生完孩子以后,孩子老师的话就跟圣旨一样,生怕听错一个字。这是图啥呢?
多少牛气哄哄的家长,在老师面前都只能像苍蝇一样低头搓手,重复着12字金句,“是是是,对对对,回去一定教育”。
现在看来,在家长群里,老师与家长的“地位高低”被进一步放大了。
老师默认是众星捧月的存在,发出来的一个逗号都可能被各种解读;家长要伏低做小,像伺候上司一样照顾老师的心情、最好能帮上啥忙……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老师成了一个复杂的职业,那么这些家长都是元凶。
显然,这样的家校关系是病态的,前面那么多案例无一不在敲打着社会——
我们真的那么需要家长群吗?没有家长群就阻拦孩子学习成长了?
未必吧。
我们可以看到,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在群里如鱼得水,不是所有家长都乐意贬低自己,甚至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加入家长群↓↓
经查,发视频者是一学生家长胡某,当晚9时许,有家长要求老师将家庭作业发到群里,方便家长督促孩子学习。而胡某因本人在乌鲁木齐工作,家里只有母亲一人,老人不会使用微信,他便提出不同意见,要求老师直接将作业告诉小孩。但群里大多数家长表示同意发在群里,因此,胡某与其他家长在群里发生了争执,为发泄不满,胡某将一段长达45秒的淫秽视频发在微信群里。
而作为一个家族群都退了的尴尬癌患者,完全无法想象自己加了家长群会是一种怎样的挑战。
正如上面这位网友说的,以前老师使用校讯通给家长发通知、一对一交流,也没造成什么沟通不畅信息受阻的问题。
既然不是不可取代的存在,又闹出过那么多幺蛾子,或许,是时候解散家长群了。
为人父母本就不易,现在居然还得24小时待机,出于各种原因在群里当“戏精”,一不留神就被看了笑话;
老师们也颇有怨言,碰到有的家长不分时间、事无巨细地@自己,感觉随时都在加班,稍不注意就会出岔子。
何苦呢!
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而言,解散家长群还是有遗憾,就是很难再看到一出出怼与被怼的大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