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长,父母的角色不能少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委托人,是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者,也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发挥好家长的作用,实现家长角色转变,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象过去一样,把孩子送到学校,把一切交给学校就什么都不管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道理,回到家里以后能不能得到认证,能不能与现实相对应,这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整体认知与信任。有的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学习的内容,畅谈理念,分析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与所学习存在的差异等,就使得孩子对社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他的心理也是阳光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学习也就有了动力。而有的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其成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不文明,不健康的言行,这都是对学生理想信念的一打击,使他们盲目,没有目标,自然的学习也没了劲头。
学生对社会的初步认知,生活习惯,对事物的喜好,都源于家长的态度,可以说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好孩子成长的指导老师与引路人,也要做学校发展建设的监督者与参与者,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家长的人才观与成才观的引领,使他们能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保持与一致,有利于开展家校共建,将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表现统一起来,有针对性的开展互动活动,增长亲子之情,并通过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提升学生与家长的素质,进而提高全民的思想与道德素质。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还要考虑到家长对学校办学行为与行风建设的监督,并对学校与教师提出意见与建议,使学校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引领家长正确的人才观与成才观,做孩子成长的引领者。
中国几千年来的家庭培养观念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孩子的成就做为光宗耀祖的第一件大事。而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建设,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在不断的提升,要上个好的学校,考个好的大学,要学会一项或者几项专长,要找个好的工作等等。所以的学生正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压力。
家长学校建设第一的要务是要引领家长的正确的人才观与成才观。要让家长了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树立“适合人才”才是真正人才的观念;让家长了解,学生成长不是要读多少书,拿到什么高的文凭,而是要学到一技之长,学到适合社会发展的技能,在竞争日渐社会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展现个人的个性特长,并能在岗位上不断的进步与成长,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正确认识工作岗位的选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每一个行业做出成绩,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职业的选择是适合最好,适合人的性格特点,适合人的才能展示,适合人的发展与提高。要克服享乐的观念,尤其是在现在家庭情况中,一些孩子养成了轻付出,重享受的观念,这很不好,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就业选择,吃苦的活不愿干,要求高的工作干不了,造成千万大军挤独木桥的现象,一些人高喊着工作难找,一些企业还在为没有专业人才发愁的现象。要让家长与孩子明白,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吃得苦,才能得到甜。要分析自己的综合因素,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结构,明确目标,选择适合的职业,并为之不断努力。
二、加强对家长教育方法的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孩子的学习伙伴。
建立完善科学的家长学校建设与教学规划,配备过硬的教育力量,注重家长学校建设的严肃性。在落实组织制度的同时,先择优秀教师、学校相关领导、优秀家长代表等优秀人士等进行授课和经验交流,加大对教材的研究与选用,如家庭教育指南、家长学问、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突出体现出对家长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就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与家长一起,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愿学习、能学习、会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提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指导能力,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不同学年段教学内容与要点,提高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在家庭中能有效的为孩子的学习进行指导与监督。
建立畅通的家校沟通网络,对家长在生活中出现的学生成长问题、教育问题等给予及时的解答与指导,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家的表现与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建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兼职教师负责。开辟了“心灵对话信箱”与“心理辅导站”,针对学生与家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亲情问题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学习方法指导、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情绪辅导、心理卫生等方面,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帮助家长与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这样一种有利于正常成长的态势之中,融洽关系,增进感情,促进成长。
坚持每学期做到至少两场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开展不同的养成教育,如一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二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长”等等;召开两次家长座谈会,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整改;举行两次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请家长到学校观摩教师上课,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请家长填写家长开放日课堂问卷调查表,进一步密切了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并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同时还要求教师利用电访、信访、网络等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校外动态,共同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和错误,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共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教育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与道德修养,做孩子成人的导师。
加强对家长道德品质的提高的宣传,让家长知道,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周边事物的看法、与人相处的态度等等,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与邻居和睦,孩子也以能与同学和谐相处;家长孝敬父母,孩子也会尊重师长;家长文明守礼,孩子也会道德高尚、与人为善;家长的爱好与生活习惯高雅,学生也会生活乐观,爱好广泛。反之,就会使学生形成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学习没兴趣、无所事事等等。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道德的导师。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思想动态,与他们共同讨论家庭的事情与社会上一些现象,增强亲情感,也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家长应该努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比如抽烟、喝酒、玩麻将、说脏话等一些不文明的举动,这都极大的影响孩子的判断力,尤其是一些与学校教育相背观念与行为,影响了孩子对学校或者家长的信任,结果最为严重。创办“家长学校简报”,促进“学校、社区、家长”广泛交流,建立促进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校园生活”、“家长图书角”、“文明教子之窗”等活动,使家长与孩子一起进步与提高。
家长更应该多陪陪孩子,与他们一起游戏、玩耍等,也可以要求他们参与家庭的管理,一起规划家庭的建设、资金的使用、与人交往等,增加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与亲和力,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四、开展家校共建活动,促进和谐发展,使家长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家校共建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也是增强学校与家庭间相互了解、相互认同、相互合作的桥梁。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校共建活动,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校的活动当中,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了解学校的规划与培养目标,从而正确的审视自已的家庭情况、孩子情况,在老师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规划,并使孩子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教师也通过活动与家长有更多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具体表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有无兄弟姐妹、长辈的关爱与引领,以及学生周边同学情况等,并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客观的反应给家长,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发展方向,从而制定符合实际的培养计划,并对家长提出建议。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共建活动,更多的还是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机会,给那些忙于工作等事务的家长创造机会,与孩子一起活动,增进亲子之情,增进家庭生活的和谐度,增进幸福指数。如书香之家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提升家庭文化氛围;亲子运动项目竞赛,家长与孩子一起合作,共同完成竞赛项目;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还有文明家庭、孝亲模范等等,极大的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更提升了家庭的文化素养,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还有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得到锻炼与成长,在家庭中能做到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在社会上能做到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在学校中做到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到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在独处时做到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并努力使这些活动能牵动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即培养了学生,又起到了促进社会新风尚的作用。
五、成立家长,做学校的监督者。
完善家长与社会监督的建设,引导广大家长与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并且加大对学校办学行为与行风建设的监督力度。
定期召开家长与监督会员大会,向家长与社会公开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培养目标,并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对大家做以汇报,征求意见,把家长的期望做为办好学校的根本,办人民满意学校。加大与社会和各届的沟通力度,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结构,便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开展行风评价活动,以测评票、座谈会、信箱、电话等方式,向家长和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分析学校工作的得失与教师工作情况,对家长和社会反应强烈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回应,并进行调整,使学校工作不断向完善的方向发展。
家长角色的转变,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孩子成长的需求,更是学校建设的需求,只有家长和社会都来关心教育,重视教育,并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学校教育才能更稳更快的发展,为国家发展与人民素质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